“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1977年5月3日早晨6点30分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莉迪亚已经死了,他们只清楚一个无伤大雅的事实:莉迪亚来不及吃早餐了。这个时候,与平常一样,母亲在莉迪亚的粥碗旁边放了一只削好的铅笔,还有莉迪亚的物理作业,作业中六个有问题的地方已经用对勾标了出来……”
当看到这个开头时,我有点犹豫是否继续读下去。在我看来,所有的小说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因为脱离我们的生活,所以它所描述的一切都格外吸引人。他让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去感受,去想象,或者去憧憬。而另一类小说,在阅读时我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代入的去思考,甚至与主人公一起在那个限定的环境中挣扎。《无声告白》属于后者。很多父母会将自己的想法,或未实现的梦想加在自己子女的身上。只是,有的人挣脱了束缚;有的人在重压下,失去自我。而莉迪亚是后者。这也奠定了整部小说略带压抑的基调。
作为社会人,我们游走在各种环境中,都被时代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如果把莉迪亚一家放在现在,他们的家庭想必是“成功/幸福的家庭”模板之一吧!只是可惜,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
虽然这是一个让人有点难过的故事,但这并不妨碍《无声告白》成为一部不错的作品。小说的结尾让我莫名有一种枯木又逢春的感受,有希望总是好的。
比起《无声告白》这个译名,我更喜欢它的原名——《EverythingINeverToldYou》。借小说封面的那句话来做个结尾吧,“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