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小说像毒药,一旦上瘾,就会沉浸其中。
伍尔夫的书极美,但却不好读。在书中,文字不再是故事的载体,而是直接跃居一线。成为笔触和色彩一般的存在。
书本不再为故事而生,而是为了再现某种情绪。如同照片可以留存、打印和描绘,但香味不能。而再次闻到某种香味时,记忆便会一下子冲入脑海、无处遁形一般。如一朵玫瑰的颜色,或爱人身上的香水味,也如突然转凉时绕着脚踝的秋风的触感,印象模糊,无法描述,但总让人追忆。
意识流如抽象画,作者把讲故事的冲动和描绘面孔的画笔扔掉,把思想从线性的逻辑中解放,破除惯性的主宰,让视觉和心灵不经思考地直接产生美的共鸣。
回归到儿童的语言和简笔画,是没经过规定和调教的赤裸的艺术。《到灯塔去》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窗、岁月流逝、灯塔,充满大段的独白和心理描写。
第一部分用152页描写了一个黄昏的故事。这一百多页中,称得上情节的只有一个:拉姆齐夫人的孩子渴望明天划船去灯塔,但拉姆齐先生却认为“明天一定不是个好天气”,拒绝了孩子的提议,仅此而已。
如果带着想要知道些什么,或者想要受些启发,学些东西的心情来读,一定会大失所望。你可以泛泛地读过,用眼睛扫描一般的,攫取一点微弱的情节和信息。
也可以对故事情节置若罔闻,跟着作者陷入白日梦,跳进个性迥异的客人们的脑海中,用微观角度放大每个人物的思想碎片,同时也认真、毫不留恋的往前走。
就像做一场冥想——心情宁静时候才能体会到个中微妙,在阅读过程中能找到更加安静的思维空间。第二部分开篇,寥寥几笔,拉姆齐夫人,普鲁,安德鲁相继去世。作者笔锋一转,不带感情的描写了几个春去秋来,阴冷、忧郁的春天,漫长、黏着的夏日,在季节更替间用不经意的括号宣布巨大的噩耗。
写作视角发生转变,从人物视角跳到了造物者视角,带着宏观的、冷酷的眼神,审视着人间的一切。那些欢乐的过往成为了幽灵,而衰败的和腌臜的更久长。
第三部分中,战争结束后,剩下的六个人回到了海边别墅,故事以拉齐姆先生和画家莉莉的思想交织作为结束,他们最终在十年后登上了灯塔。作文www.yuananren.com阅读这本书像照着一面镜子,反射出自己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人人以他人的表象来认识对方,却无法也不可能找到在这表象下的暗流汹涌。如拉齐姆夫人独白所言,“在这外表之下,是一片黑暗,它蔓延伸展,深不可测;但是,我们经常升浮到表面,正是通过那外表,你们看到了我们。”
我们也早已习惯了被故事牵引,被精心设计的情节抓住,于是根本无暇看到自己的思想碎片。如果读这本书的目的是把心理活动放大,把无聊放大,你能抓住什么?
这本书没有所谓意义的意义,缺乏中心思想,读者唯有沉浸其中、享受其中。伍尔夫驾驭着文字,如阿波罗驾驭着太阳车。如诗句,如音乐,把每个瞬间都拉长。去感受那些美好的、残忍的、愉悦的、难忘的moment,享受没被自己说出来的复杂的意识碎片,普通人也能在倏忽思想中抓住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