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生产要素市场的扭曲现状进行了很好的描述和分析,并通过城市化这个角度,对于改革中的最为核心问题,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提出了明确的看法和整体架构认知。
认同尤其是在资本&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的好处上、TFP增长分析和中国生产要素改革必要性的论述上,如何通过深入城市化带来经济长期提升上。
当然我认为在实际落地上,仍带有强烈的学院派思想,改革的方式、社会可接受度上面的思考可能仍有所不足。可能这个并不是此书的核心目的,而更多是通过提出社会看上去较为激进——其实是基础的经济学和数据论证——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架构来抛砖引玉,更多让决策者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这一点上来看,做的是不错的。
整体的行文还是比较反复,可以更加深入些,条理性也可提升。下面的问题,其实很值得深究,当然我并不一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想法,只是作为读者有一些疑问。
一:在土地要素市场改革的问题上,如何能够避免资本利用普通农民的愚昧无知而获得极大的谈判优势。类似于苏联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和全民分配进程导致生产要素向寡头快速聚集。即:重庆地票制度是否是较好解决的方案?重庆地票制度相较于其他国家的私有化改革有何不同?且如果此制度推行到全国,是否会出现问题,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以及在当前深圳非常需要类似制度的情况下,国家为何不考虑将此试验推广至广东省内?
二:低端服务业和低端制造业清理对于大城市的影响。我在想,一定程度上,北京清理低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深圳腾笼换鸟等,作文www.yuananren.com是否在发挥政府的价值引领和正外部性的创造?是否此制度的出台是因为要素转移困难而带来的产业与城市发展阶段不相匹配,即产业升级迟滞于经济发展和需求?政府在进行供给侧改革?且在清理后,我们的确见到了一定的城市焕发重生:北京四环内的新型服务业态增长显著,深圳逐渐转向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产业。这个是我个人的感受。
三:在腾笼换鸟的过程中,东部因为土地资源有限带来的整体人力成本提升较大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但是中西部的无法承接这件事情如何论证?文中所说:中西部承接不了,会转移至东南亚——但事实上,这部分同样可以通过政府提供的正外部性来解决,无论是一带一路带来的“港口”内陆化,还是基建带来的内陆生产成本下降等等。这部分如何理解更好?
四:我们应该都会承认地方政府对于要素市场的扭曲,带来了部分国家整体利益受损的情况。但是正如张五常所说,中国经济活力体现的很好的一点:即,所有的市县书记都是CEO,持续性竞争带来整体局部经济提升后,加总带来整体经济提升。——即:现行制度下,地方政府的对于GDP和税收的看重带来的整体利益的提升情况和整体利益受损情况,是否要进行相应的量化分析,以进一步说明其弊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