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后感1500字

罗曼·罗兰在《托尔斯泰传》里写道: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彩。

在他们的心中,绝对没有某些批评家说的:“有两个托尔斯泰,一个是转变以前的,一个是转变以后的,一个是好的,一个是坏的。”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本能地感受着一切有立场有关联的心魂。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双重的世家(托尔斯泰与沃尔康斯基族),托尔斯泰家族是古老且知名的俄罗斯贵族。高贵的,古旧的,世裔一直可推到留里克(王朝的创立者),家谱上有承侍亚历山大大帝的人物,有七年战争的将军,有拿破诸役中的英雄,有十二月党人,也有政治犯。

在他还未满二岁的时候母亲逝世,所以他只能在别人的诉述中回想到母亲的脸庞,想象着光辉四射的微笑,他对父亲保有若干记忆,是一个和蔼诙谐的人,眼睛很忧郁,独立不羁,毫无野心地生活着,但在托尔斯泰九岁的时候,父亲也离开了他,这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魂中充满了绝望”,这是儿童和恐怖幽灵的第一次相遇,他的一生,一部分是要战败它,一部分是在把它变形之后而赞扬它,这种悲痛的痕迹在《童年时代》这本书的最后几章有深刻地表露。

《名人传》.jpg

果真,幸运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父母双亡的托尔斯泰由二位姑母抚养长大,在塔佳娜姑母身上,托尔斯泰感受到爱的精神上的快乐,因为他的姑妈有两项德性:镇静与爱。而亚历山德拉姑母永远服侍他人而避免为他人服侍,她不用仆役,唯一的嗜好就是读圣徒行传,和朝山的人与无邪的人谈话,这一切卑微的心灵对于托尔斯泰的成长上的影响都非常巨大。

托尔斯泰自言在五岁的时候,第一次感到:“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人们已经窥视到他未来的天才的萌芽,他永远努力要想着一般人所想的问题,他的早熟的观察与回忆的官能,与他锐利的目光,使他懂得在人家的脸容上,探寻苦恼与哀愁。

托尔斯泰学习平庸,青年时是孤独的,头脑永远处于狂热的境界中不能自拔,荒凉的沙漠,被一阵阵狂热的疾风扫荡着,那个时期的托尔斯泰折磨着肉体,堕入一种错乱的虚无主义中,永无休止地自我分析而陷于一种危险的空虚习惯,同时也是他艺术最珍贵的源泉。他相信人类的使命在于他的自强不息的追求完美。

基于独立不羁的判断,在大学生时代,他已经应用于批评社会法统与知识的迷信,他瞧不起大学教育,不愿做正当的历史研究,为了思想的狂妄被学校处罚,就在那个时候,他发现了卢梭的《忏悔录》《爱弥儿》,这是一个顶礼膜拜的过程,他甚至将卢梭的肖像悬在脖子下如圣像一般,他1846年至1847年间,最初的几篇哲学论文便是关于卢梭的诠释。

后来,出于对大学和“体面人”的厌倦,托尔斯泰重新回到他的田园故乡,他和民众得新有了接触,成为了他们的慈善家和教育家。他当年的理想就是“爱与善是幸福,亦是真理,世界上唯一可能的幸福与真理。”

目睹了社会中的不公正,托尔斯泰越发关心贫苦大众,致力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战争爆发,他奔向前线,两度游历欧洲,寻找改良社会之法,他放弃贵族的生活,自己耕地、缝鞋、生炉子、打水、劈柴.......

他在乡间,窥视到农人对于压迫他们的命运所采取的忍耐与退让的态度,他们对于一切偏枉的宽恕,他们对于家庭的热情,作文www.yuananren.com和他们对于过去所以具有因袭的与虔敬的忠诚之原因,他感受着他们劳作的日子,疲乏,可是健全的生命,这时的托尔斯泰萌发出成为农人的念想。

暮年的托尔斯泰似乎已经在这些灵魂上试练了,他们的祈祷与爱,在儿童精神上散播了信仰的种子,到老年时便看到这种子的收获。《童年时代》中写道:“这颗精纯的、慈爱的灵魂,如一道鲜明的光华,永远懂得发现别人的最优的品性”和极端的温柔。

友人的决裂,妻子的不理解,反而让他看清了人生的意义,托尔斯泰经过长期紧张的精神探索和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摆脱贵族生活,把财产交给妻子,弃家出走,以期实现他“平民化”的宿愿。结果中途得了肺炎,1910年死于阿斯塔堡车站,享年82岁。

1:《论革命》读后感3000字

2:《返场》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