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开头便阐述中国人为什么自带“土”的气息,有了土地人们便能自给自足,人口缺乏流动性,同样的生活在世代延续,发展成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
以西方社会为对比,维持社会秩序依靠的是法律+契约;而在乡土社会,则是考礼和约定俗成的观念,是互相之间的信赖,未必需要合同和签字画押。
同时对于文字下乡的困难也有所解释,乡土社会中更多依靠口口相传来学习记忆(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的情境里),比如土方、土办法、老一辈的经验之谈。彼此邻里之间相互熟悉,通过语言、表情来交流比文字更高效的多(近距离沟通)。所以不识字的“愚”也是由这一特性导致。
关于“私”和“公”的观念。西方团体格局更多是个人主义,乡土社会更多是自我主义,即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自我主义具有相对性和伸缩性,例如富有家庭的差序格局和互帮互助的范围可能会去到全村全乡(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贫穷家庭的差序格局可能仅限于邻里间两三户。伸缩性则是指的评价判断的依据和对象有关,例如你爸爸贪污你可以会包庇,而陌生人贪污你可能会口诛笔伐(键盘侠)。
再举一个和西方的本质差别就是“家庭”的观念,西方明确指夫妻或夫妻+子,而当乡土社会说“我们一家要来”,你完全不能确定这一家是夫妻+子,还是全家三四代。这一点也在许多继承性的家族企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再来则是男女有别的观念。乡土社会的配偶结合不像是以感情为基础的,而更多像是分工合作的任务分配。老一辈之间或许没有过多共同话题,女性知书达理、在家带孩子,男性出门忙碌、干活养家,更多的是世代延续以及在家庭生活上的分工配合。
之后又延展出四种权力的概念。横暴权力(解决社会冲突,如帝王统治)、同意权力(帮助社会合作,法律规范契约等)、教化权力(子不教,父之过,同“长老权力”)、时势权力(乱世出英雄)。
其中教化权力很有趣的一点则是,为了成年人更好的生活,社会规范出各种道德观念、规范、“礼”等约束,而新生儿来到世界后为了加快他们融入社会,就会被教化到去学习遵守这样的一套规范。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强行勾勒画图,其实并没有思考或尊重过白纸本人的意愿。当孩童学习到一定的规范,完成一定的礼仪,最后就被同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进入社会中去影响下一代。
再来则是血缘和地缘的关系。乡土社会更多基于血缘,从最小的一个家庭几代延续后成为更大的家族,守着同样的土地,同村人都是有亲友关系的。作文www.yuananren.com而如何进入这种血缘也有着明确的定义,例如女子嫁入的联姻等。以及同一社群中的人互相帮助,形成固定的圈子。这也是外村人很难融入的原因。而现代社会更多的则是毫无血缘关系的“外村人”性质,同时也使得家庭更加小型化和独立化,由乡土社会常见的纵向关系(父子)转变成为横向关系(夫妻)。因此长老权力也被削弱,更多的则是通过同意权力的形式共同维系社会中的秩序和规范。
最后,“欲望并非生物事实,而是文化事实”,这个观点是很有意思的。如北方人爱吃大蒜,不是遗传,而是教化的结果。一种符合需求的欲望是会被文化所接纳最后留存下来的,而不符合需求的,则在世代更替的过程中被自然淘汰了。
这本书更多的是在帮助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由来、历史状况和特征,也能很明确的观察到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最后再来反观一下当下,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很多“乡土社会”中的标准观点目前正在一步步的弱化,如耕地面积的减少,外出务工人口的增加,留守儿童,曾经的“生于斯长于斯”的落叶归根观念,乡村越来越多的法律普及,独生子女一代对于血缘地缘的弱化和轻视,人口大量流向一二线城市,开始逐渐弱化的人情社会,更多的标准化办事流程,小家庭(夫妻+子)模式的增加等,这大概也是证明中国正在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最好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