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读后感1000字

对于所谓简史,有人也许会抱有些不屑的偏见,认为面面俱到的必缺乏重点,通俗于大众的必无有思想。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然而却不适用于“重新发现欧洲”这一系列。

关于这一系列,从西班牙到法兰西我陆续读过几本,收获也算丰盛。

简史之简,看似少了很多中国的史记与通鉴中或尔虞我诈,或荡气回肠的魅力,然而真正从知识性的立场上看,简史之简正可以让读者较为准确地了解一国基本的骨架结构,且这种了解,是尽可能去除主观偏见的。(至于我们是否有客观了解他国的必要,这一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今天并非没有意义。正如《三体》中那句经典的“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在我们的漫长历史中,对我们以外世界一次次的不求甚解与自以为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不亚于任何一次外敌的入侵。)

《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jpg

顾名思义,“重新发现欧洲”这套书对每个普通读者而言都是重新认识欧罗巴各国的一条顺达小径,而这本《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更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珍贵的感悟。

由于二战的原因,在今天的网络上,意大利比法国更以其喜剧化的丑角形象深入人心。而一旦真的跟随本书的脚步,由古罗马开始,全面回顾这一国家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恐怕尤其会生发出某种唏嘘之感。

如书中所言“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意大利历史才开始变得与众不同且至关重要。”对于古罗马由共和到帝制,从一隅小城到横跨欧非的历史,很多人怕是不必读此书也能知晓个大概,强盛如罗马,与中华的汉唐亦不相上下。即使对身为外国人的我们而言,古罗马的历史也不成其为一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在我们多数人的思维常识中,古罗马与意大利早已成为两个泾渭分明的不同存在。

由此我不由得反躬倒思,从强汉盛唐至蒙元满清,直到现代的共和国,我们同样自视为理所当然不变的历史形态,在他国他人眼中是否亦别有一番模样?

对意大利而言,罗马帝国于是既是荣耀,也成为了一个包袱,由此产生的帝国之梦,由一战以前之至二战以后,乃至今天,依然存于部分意大利人的思想深处。作文www.yuananren.com如果说国家就是一个人格化的偶像,爱国便是由此产生的偶像崇拜,即使在世界历经现代文明洗礼的今天,这一崇拜依然长盛不衰。而在20世纪的意大利身上,前世今生的撕扯更可以给今天的我们某种醒眼看醉人的启迪。

事实上,诞生于1861年3月17日的意大利王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大国,而在此之前由佛罗伦萨,威尼斯等自治城市组成的意大利亦与强大无关。在我们多数人的认知中,罗马是罗马,意大利是意大利。但如我们从书中所见,在接下来的近百年中,意大利上下皆无视于其内部致命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现实问题,固执地醉心于凯撒时代的帝国梦境,在那个时代的国民心中,罗马就是意大利,意大利就是罗马。这一案例似乎极大地向人们展出人类对历史的选择性遗忘与记忆及其所带来的影响。理想主义的意大利复兴运动最终催生出的确是法西斯主义的墨索里尼与二战中的撬棍笑柄。最终,在被动进入现代民主化的今天,受够了历史与教会负担的意大利人已对各种集体主义观念反应冷淡,而在如今世界上是否还会有记吃不记打的国家仍妄想重走彼国的毁灭之路呢?

哀之鉴之,这,便是历史的意义吧。

《《意大利何以成为意大利》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巴黎只有一条街》读后感600字

2:《毕淑敏的幸福课》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