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之光》在国内运营类书中大约确实算很好的了,如果让我推荐给运营入门者,我也会推荐这本书。但是如果作者想要像科特勒写《营销管理》一样写一本运营类的教学书级著作,那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了。
知乎上对《运营之光》的讨论出现两极分化,好评们说非常好,差评们说相当糟糕。这种现象理解起来其实很简单。对于还不了解运营的人而言,《运营之光》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运营的整个体系,虽然之后他们很可能发现这个体系还需要很多修正。对于对运营已经有一定了解,或者是营销等领域的从业者,或者阅读量比较高的人,就会发现这本书里的大量内容源自很多其他著名的管理学或营销学理论,却讲的更加粗浅而不标准。
而作者既不是运营岗位的咨询专家,深入接触的案例不多;在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中又没有经历过各种运营岗位。在三节课以前,成功或有影响力的项目操盘经历又非常少,而要驾驭一个总结整个运营体系的书,难以让人信服。这就跟当年李叫兽作为一个研究生写公众号两年出任百度副总裁时引起的争议一样,褒贬呈现两极分化。
然而我欣赏李叫兽,同样地,我也欣赏黄有璨。黄有璨一个初中学历的人,在工作中仍然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并且能够将经验进行术和道的提炼,本身已经很难得。
运营作为一个新兴岗位,相关知识经验本来就很新,找得到的书非常少,不像营销学。《运营之光》这本书如果放在营销学范围内,评分最多只能给7分,但是放在运营的范围内,鉴于同行写的都很一般,这本书给8.5分也不为过。
《运营之光》这本书的意义在于给了我们一个1.0版本的模型,这个模型存在很多漏洞毛病,但总比从零开始好,一个新手可以根据这个存在大量漏洞的模型,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积累完善,更新出自己私人独有的运营体系。
《运营之光》作为一本书,看目录感觉结构还不错,然而内容有不少注水。比如,关于社群运营的那一节,就来自黄有璨2014年初的一篇微信文章。作文www.yuananren.com没有多大改进。类似的章节还有不少,可以说四分之一的内容是很粗糙落后的了。又有四分之一的内容是肖恩版《增长黑客》讲的,而且增长黑客讲的更好。于是可读的内容实际上只有二分之一,这就要求速读和跳读了。
提到增长黑客,有人会有一个观点,认为国内的运营本来就在做AARRR(获客-激活-留存-变现-传播),增长黑客不过是新瓶装旧酒。但是,看了肖恩的《增长黑客》,会发现增长黑客实际上是提出了运营的一个快速试验的流程,将运营的工作流程重新梳理了一遍。生产方式从原来的靠摸索经验总结的方式变成了靠试验寻找更优的可行解的方式。整体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
在硅谷,原本是没有运营岗位的,运营是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的产物。所以增长黑客的中国化也不宜照搬。今年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招聘增长运营,这个岗位并没有在黄有璨的书中被提到,《运营之光3.0》势必要对这部分进行重写,接受增长黑客的内容。
全书的亮点在于黄有璨对运营流程的解剖,以及对运营的长期规划。具体的案例则是三节课从2.5万粉到5万粉的过程。具体的操作则是从各处借鉴而来,运营指标的分解来自于营销理论中,在营销中,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在运营中,就变成了销售额=活动流量×付费率×arpu值。关于数据分析那块,实际上在增长黑客的理论中有更好的叙述。
总的来说,运营之光这本书宜读,但宜速读,主要是对运营有个整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