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歧途》读后感1000字

写春秋战国的大小家很多,大家如顾颉刚、杨宽,注重考据和辩伪,资料可靠、细节扎实,但很少演绎和串烧,就略失有趣,小家为博读者一笑往往正史野史一把抓,又过分随意裁剪,不算历史只当故事。而刘勃的这两本小书,却是取两者之长,除却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对引用古文的解释过于简单粗糙,其他方面甚好。

《战国歧途》.jpg

起初我是喜欢战国甚于春秋,九教十流、百家争鸣的思想在战国时期逐渐成熟,并充分地体现在战国七雄的国家策略中,是思想家和实践者的黄金时代。可大国竞争一起,战争残酷且战风一变,把广大的中下阶层卷入绞肉机后,我又怀念起春秋时代的温情:争霸归争霸,诸侯间还是要披上宗法和道德的外衣;阴谋弑杀虽不少,却大体是宗族大夫内部矛盾,总归还要迎回流亡的公子们;战争也只是贵族们的游戏场,要讲礼节风度和战争规则,二毛不杀和宋襄公的渡河不击是原则,哪像其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般的耍滑头,也不敢想象秦军四战坑杀百万人。想及此,觉得春秋比战国可亲多了。

自古以来的政治制度,不外乎周制与秦制,当下的中国,或许走出了帝制,但也逃不出秦制的范畴。而春秋是周制的延伸,战国是秦制的启蒙,两者衔接完成了从周制到秦制的蜕变。总的来说,周制对中下阶级更为友好,封建制度虽然也部分集权,在利益牵连上,分封之地的经营事关诸侯大夫,要注重名声名节;作文www.yuananren.com在横向上有对比,一言不合士族出走、百姓迁居。而到了秦制,权力集中、一统天下的专制体制造就了无远弗至、至大无外的格局,若非归隐田园,否则只有士族变仕族,百姓们更是无处可逃。何况,用现代概念讲,产权归属和绩效考核体制的不同决定了封建领主和仕族的施政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对民众百姓的利益更是“侵百姓以利己,在位所不惮”。念及此,又觉得春秋比战国可近多了。

但若是从统治者的视角来看,周制必是昙花一现,靠宗法和道德约束的权力与社会必将面对冲击和解体。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权力自增强的特性决定着这是一个不稳定的结构,只有过渡到了秦制,通过中央集权和有效的政治组织才能实现超稳定的控制,也才能保障统治者的生命和至高无上的皇权。至于现代,控制演化成了治理,皇权被威权所替代,统治者变更为了执政党。虑及此,复觉春秋比战国可爱多了。

只是,有此般感慨,不过皆因我是芸芸众生中的蝼蚁,屁股决定脑袋罢了,姑且随记之。

《《战国歧途》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小鹿斑比》读后感1000字

2:《宽容》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