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有关“近代性”的论述有其合理性,但似乎仅限于某种前提,即“近代性”意味着一些对古典思想具有革命性改变的新思潮、知识体系或社会制度出现。关键是,作者并未对这一前提做出讨论或说明。“近(现)代性”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正如彭丽君所言,现代性是一个充满诱惑却难以掌握的概念,可用以形容和组织世界各地于不同时刻发生甚至相差很远的事件和转变。作者本身也意识到这一概念的复杂性,但行文中仍有简化之嫌。比如在第六章作者认为宋代“以人口密度作为派遣医生的准则是非常理性,甚至可说很’现代性‘的”。合理的安排就是现代性吗?
2.作者很喜欢按时间来叙事啊!不知是否为历史学的惯例。这样的问题是,内容不但叙大于论,而且很容易重复。比如宋元两朝的医疗政策很相似,但作者以朝代为小标题行文,这两部份的内容会较为类似(只是引用的材料不同而已)。如果作者能遵循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种逻辑来行文,最终呈现的文本会比目前更好。
3.第八章读起来总让人觉得在前几章看过类似的内容。关于生病隔离这件事还挺有意思的,“在前近代中国,无论是病人还是精神病人都从来没有被系统地从隔离于家庭和社区之外。”这段描述让人一下想到福柯关于麻风病人“愚人船”的讲述,与之完全相反。前者基于“义”,导致明清时期遭遇大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后者也许对防疫颇有成效,但最终其隔离对象超出了麻风病人本身。在2020年,东西方对待隔离的态度刚好反过来。
4.作者通过细致的梳理,避免一味强调有关女医的污名以及其社会地位低下,也没有将女医式微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父权社会或者类似的因素。这一点是很好的。
5.第十一章真的感觉在读医书。前几章的引用都是古文原文,第十一章有的引用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第十二章有关麻风隔离的论述放在2020年的当下,耐人寻味。全书读到这里,感觉作者做了很辛苦的工作把很多东西呈现给读者,但读者忍不住想问一句sowhat。
6.作者在本书末尾提到,“这些变化不但是医学知识发展的结果,也更牵连着社会权力的关系,与不断改变中的世界观。这也是疾病史最有趣的地方。”遗憾的是,作者未能完全展示这些“有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