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佳的爱情》读后感1000字

成就古典作家的,不仅是古典作品的文学传统,也需要社会上的“古典读者”。那种审美阅读习惯,由作品的传承和读者的期待互相交织,也对古典作家的创作产生不经意的影响。

蒲宁是俄国现实主义传统的集大成的小说家,作为俄罗斯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文学院对其评价:“由于他的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续”。即使是现在看来,拨开意识形态迷雾的干扰,也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米佳的爱情》.jpg

诗人、小说家蒲宁,和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处于同一时代,读他的作品,既有屠格涅夫的抒情,又有契诃夫的叙事,也有托尔斯泰的反省,字里行间又洋溢着普希金、莱蒙托夫般的诗人气质,在这样的俄罗斯强大文学传统面前,布宁的小说创作汲取众长而又能够独具风格,确是难能可贵。

他的文学生涯长达六十多年,分为俄罗斯时期和巴黎时期。蒲宁曾经自述:“我生长在极端贫困的贵族之家,这种贫困又是毫无一点俄国人的自戕癖好的欧洲人永远无法理解的”。

蒲宁是位艺术上的漂泊者,他总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来创作。《米佳的爱情》是其移居法国后的小说佳作。米佳这一人物形象,既有歌德笔下“维特”的影子,又有着俄国贵族少爷的血缘烙印。

米佳与卡佳的爱情悲剧,本身有着宿命论的色彩,我们觉得米佳不仅身体上瘦弱,更伴着心理上脆弱,说他受着恋爱的折磨,毋宁说是受着情欲的煎熬。

他的敏感、多疑、犹豫,甚至不如哈姆雷特,也与奥瑟罗貌合神离。米佳就是米佳,一个俄国贵族青年,虽是大学生,却没有进入社会实际生活,回到乡村,也与农民奴仆们的生活格格不入。

故事发展到中途,作为爱恋对象的卡佳变得不再重要,她的形象更多是出于米佳的想象与“创造”。诗意的理想总是和冰冷的现实发生撞击,正如蒲宁自己所强调的个人体验:“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永恒的矛盾”。直到故事的结局,卡佳的“庸俗”或是“随俗”,已经不是很重要。

《米佳的爱情》是蒲宁用弗洛伊德学说阐释俄国贵族青年情感生活的小说文本。他对于米佳这一贵族青年从幼年到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历程,性的萌动与躁动,情与欲的纠结与梦幻,描摹得真实、细腻,读来让人惊心动魄。

米佳始终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遇到情感上的挫折,就产生一种幻灭之感。他的身上也有着高贵与卑俗的两重性。他的恐怖、梦魇、焦虑与狂想,作文www.yuananren.com是一种神经衰弱加上情感抑郁造成的。他受着庄头儿的挑唆和阿莲卡的诱惑,如同在加速度中下坠与沉沦。巨大的人生挫败与精神空虚,让他在最后扣动扳机,既是对书本生活的“戏仿”,也是在情欲旋涡中殒身的真实写照。

蒲宁是一位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小说大家,他的小说,虽然植根于俄国现实主义古典传统,但已不满足于纯粹的“讲故事”,我们也看到了诸多关于梦境、心理分析、意识流的描写。他的后期小说所呈现的审美诗学,无疑更富于二十世纪文学的精神。

《《米佳的爱情》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历史的天空》读后感600字

2:《南国之冬》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