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读后感3000字

这部小说被搬上了荧屏,改编为电视剧,改编为电影。一座楼,一群人,两个对立的力量,两个顽强的女人,一场心理的较量,一出政治的角逐,一智力的比拼。这就是《风声》展示给我的是大坚韧和大智慧。

麦家是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之后首位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的当代作家,他有“矛盾文学奖得主”“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杰出作家”“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的荣誉称号。《解密》《暗算》这些广为人知的谍战影视剧都是出自他之手,《人生海海》2019年新作,以反智力的方式揭秘人生的种种际遇。

2007年连载于《人民文学》的《风声》,现如今重新刊印,再读仍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小说。

对峙的叙事结构,让历史的真实和小说的虚构有机的架构,引人入境,还原生活;故事里富有张力的女性人物:老鬼和老汉,大绝望和大坚韧并存,让人敬佩和叹服;悬疑推理的故事外壳内含博尔赫斯的本质要义,揉以中国式的敏感体验和多情。

《风声》.jpg

一、历史真实和小说虚构的对峙叙事结构

俗话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最让人不解的是风情。

《风声》这部长篇小说分为东风、西风和静风三个部分,按照作者的话就是这部小说从共产党说、国民党说和作者说。在风声中,叙述的结构:

面对同一个历史往事,不同的当事人对历史的回忆有着不同的见解。进入读者视线的首先是潘教授父亲的回忆,是“东风”的发端;而“西风”则是追溯到台湾耄耋老人顾小梦的叙述;最后还是要作者自己超越时空去感受所谓的“静风”。

“东风”是一部红色的革命史实,里面有着共产党人无限的智慧,也有注入虚幻的想象,毕竟当事人已经不在人世,史实的真假与虚幻无从考证,也可以说是为着自己的立场。东风里的情节和我们看到的影视剧大相径庭,没有什么出奇和悬念,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敌我较量。最后,以共产党人之死传出情报,敌寇围剿失败而告终。

“西风”这一章节则是有点曲折,这是当事人——一位86岁的老太太,即当时年轻任性的顾小梦的回忆记录。即将出版的小说被叫停,作文www.yuananren.com只是因为有人而且是当事人对历史事实的真实性有异议,要对作者控诉。至此,麦家的担心与遗憾都出现了,一度麦家一一访问了事件当中的当事人或是其后代,唯独顾小梦他没有当面交谈,很是遗憾,也充满忧虑。麦家害怕故事中存在出入,毕竟没有和顾小梦探究。当顾小梦站出来要阻止小说出版的时候也是小说对峙的开始。

当事人顾小梦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情报的送出依靠的是她,而不是“老鬼”的那幅画。那幅画只是一个凭借手段,给肥原的一个信任支点,途径仍然是老鳖。在紧急情况下,老鳖用电话给老K传递了信息。用当事人的话说“帮她,只是出于同情心”,既不拔高也不邀功。这就是另一方的态度,是一个当事者本真的态度。

这是双方立场不同造成的,也是历史真实的存在,无论东风还是西风,都有自己的方向,有方向就会有导向,不能够偏信。要有足够的思考和判断,才能够认识历史真面目,这就需要作者静心地分析,读者认真地读得,“静风”随之而来。

故事之外仍然存在着故事:顾小梦是潘教授的母亲。顾老和潘老是一对夫妻,潘教授对这一事件闭口不谈,保持沉默。这只能把问题抛给读者,让读者进行思辨,去体会作者的写作良苦用心。

二、故事的张力:大绝望和大坚韧并存

《风声》中存有两个重量级人物:老鬼和老汉,名字粗鄙,两个却都是细腻坚强的女性。这也是故事要彰显的人性力量,女性的魅力。

“老鬼”隐藏在敌人的核心部门,只为获得可靠的消息,为红军的战争取得胜利最大程度减少伤亡。这个故事发生在1941年的中国,这时的中国乃至世界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时间,二战局势未明,人类处于硝烟不绝的乱世。一个美丽的小小裘庄装进了“吴金李顾”四个伪军头目,这里实实在在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人人在找鬼,搞鬼,恶对恶,狗咬狗,栽赃,暗算,谋杀,人性泯灭,兽性大发。真正的“老鬼”李宁玉,身负重任,却身陷囹圄,内无帮手,外无接应,似乎只能忍辱负重,坐以待毙。眼看大限将至,她以命相搏,绝地反击,总算不辱使命,令人起敬。这就是她的大坚韧。

殊不知,翻开下一页,却有人跳出来,把她舍生取义的故事推翻,形象打碎,一切归零。这是多大的绝望!同时也带给读者一种大无奈,甚至于“怎会如此”的感叹。

“老汉”名叫林迎春,为了能够打倒土匪钱虎翼,她自愿去做土匪的小妾,只为除掉土匪;土匪死之后,她在杭州做地下联络员,虽然描写她的话语不多,但其觉悟之高,反抗之烈令人刮目。什么境地之下,她能够毅然决然地去做土匪的小妾,必是经历过大绝望,看不到希望,才会奋身反抗。在革命前行的路上,她能够一直坚持想来也是需要大智慧的,你想那么一个小姑娘怎么就能够辗转于土匪和日寇之间,做到信息的传达,直至死亡也没有透漏任何对党不利的消息,这是一种怎样的坚韧呢?

大绝望带给人不顾一切的反抗,也会看淡世事的变幻,保持临危不惧的强大内心,因为心中的大智慧告诉他们怎样绝地反击。故事令人惊叹,读者思维打转回旋靠得就是这两种力量的相互扶持。

三、悬疑推理的背后实质

“以从容的写作耐心,强大的叙事说服力,为这个强悍有力、同时具有理想光芒的人格加冕,以书写雄浑的人生对抗精神的溃败,以关注他人的痛苦扩展经验的边界,以确信反对虚无,以智慧校正人心,并以提问和疑的方式,为小说繁复的谜底获得最终解答布下了绵密的注脚。麦家独树一帜的写作,为恢复小说的写作难度和专业精神、理解灵魂不可思议的力量放开了广阔的空间。”

——评论家谢有顺

博尔赫斯痴迷诡辩,而麦家对博尔赫斯情有独钟。“麦家的小说是叙事的迷宫”,他悬疑故事的推理来自博尔赫斯的牵引。场景不多,人物关系也不复杂,却给人营造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浓雾,事实在是是否否中穿梭,摸不出看不透。

除却博尔赫斯,麦家还有着独特的中国经验:个性被秩序统领、捆绑,人性被异化,思想被固化。

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麦家的小说也是如此,他对人更为负责,揭示人的生存状态、内心和人性。顾小梦替李宁玉传递消息不仅仅是同情,更多的是敬佩,所谓“惺惺相惜”,这当然也是李宁玉懂得人性的缘故。麦家说“大开大合的经历,大悲大喜的感受,大荣大辱的考验,可以极限地展示人的内心,透漏人性最幽暗的光”。与此相反,我认为恰恰在这种情境之下,人性的善也是可以被激发的,就如顾小梦的出手一般。

如果不是顾小梦的存在,故事的逻辑和推理想必不会这么波澜,人性的光和善,甚至于考验是不会闪现的。外在的形式只是故事的外壳,无论博尔赫斯还是麦家都是想着通过故事挖掘人深层的内涵。这就是《风声》这部长篇小说背后隐藏的实质。

风本无形,其声呼啸,捕风捉影大有人在,麦家是捕风者,他追东风捉西风,待静风。“树欲静而风不止”,历史故事、人物品论,在不同的人眼中摇摆。《风声》就是这样的历史故事,你认同吗?

1:孙子兵法读后感500字作文

2:《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