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这本小说的感觉比较惊艳,非常好读。我刻意控制节奏,以一天一章也是“一次咨询”的阅读来推进,一个人在咨询师的安全陪伴下深入自己内心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蛤蟆先生可能是典型的那种体面地活着,但没有真正面对过自己的现代人。
但也有一些疑惑。特别是全书以颇大的篇幅,化身老师,教授“儿童-成人-父母”理论“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咨询里是可以这么做的么,给来访者上课?在我的印象里,这好像是个违反常识的操作啊。
第二次读,跳开一点看,这些疑惑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苍鹭咨询师的形象有些模糊,蛤蟆先生的人生故事也没有得到分析和解释(可能在咨询室里不该展开这点?),好比是冰山在水面之下还有更多深层的未展开与未完成。即使是这么火的一本书,也没见到有心理咨询师从技术的角度对此作出讨论与评论,颇为遗憾。
真实的心理咨询,阻抗比这大得多,那会是怎样的一个景象?总觉得好读是好读,但是少了些什么,变成了一本科普读物,缺少真实的直面的深度。
倒是有一点收获:“相比责怪,负起责任来如何?(p118.)既不要陷在过去弱小无助的情绪里,也不要化身父母对自己不停地责怪,或者因为明白过来而摇摆到一直责怪父母和原生家庭的另一头,那么,就需要负起责任。“向前走”,当然,这是需要解决了心理情结之后的。也或许,当我们有这样的一种态度,问题就会开始得到解决;当我们解决了内心的问题,道路也会自然显现。啊,它们竟不是先有鸡或先有蛋,而是一体地发生的么……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6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