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言的学习,不做井底之蛙。
本书为本尼迪克特的自传书,先是回忆了他早期的学习经历,因为他父亲特殊的税务官身份,他在云南生活了一段时间,9岁父亲去世,便在爱尔兰和美国生活学习,通晓多种语言,在英国接受古典的文学教育,非常注重对外语的掌握,后来去康奈尔大学担任助教,这段经历让他迅速成长,开始了比较研究与区域研究,他十分注意对比较的国家的语言的学习,深入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民众生活中,用一种外国人的陌生感体验当地的地方,但这种体验必须是长期的,美国的学术通常与政治热点相关,华盛顿想要了解什么便会资助什么,但同时也会有洛克菲勒等基金会的支持,学术得以进展,他的导师是卡欣,他告诫年轻人必须进行跨学科与比较视野下的研究,希望年轻人学习外语,跳出自己的民族思维,进行一种真正体验上的比较研究。
比较是一种话语策略。首先,在任何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决定自己主要是寻找相似之处还是差异,第二点是在符合情理的论证限度内,最有益的比较是那些出人意料的比较。第三点反思是对于同一个国家的长时段纵向比较至少是与跨民族比较同等重要的,第四点是做比较的时候最好学会语言以及设身处地的体验感。良好的比较经常来自陌生感和缺位体验。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列宁主义、新左派、社会民主主义-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框架,进步的、解放主义的民族主义可以在其间茁壮成长。自从“共产主义”式微以来,已经出现了一个全球性的真空状态,女性主义、环保主义、新无政府主义和各种其他“主义”填充了部分空间,它们以不同但并不总是合作的方式反对新自由主义荒芜和虚伪的“人权”干涉,但填满这个真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大量工作。国家在面对政治或经济困难的时候,倾向于在其国民中煽动民族主义和危机感,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学习别国的语言进行区域研究,跳出椰壳碗,开始留意自己头上的巨大天空,抛弃自我中心或者自恋的可能性。
《三面旗帜下:无政府主义和反殖民想象》《不列颠的分裂》《田间地狱的命运:佛教泰国的禁欲主义与欲望》本雅明《历史哲学论纲》古巴小说,丸山真男,约瑟夫熊彼特,西奥多阿多诺,鲁思本尼迪克特,路易斯哈茨等。
永远照耀,到处照耀,直到那日月的尽头,照耀—-不顾一切阻挠,这就是我和太阳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