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读后感3000字

一辆卡车在夜色中驶入裘庄,从卡车上下来了三男两女五个人。五人以紧急会议为由被召集了起来,他们以为几个小时就能回家,却不知早已踏进了地狱。

汪伪政府一高官被杀,日本人便设局放出假消息,目的就是要揪出隐藏的地下党“老鬼”。日本人找不出“老鬼”,谁也无法从裘庄离开。裘庄看似美丽,实质却变成了一座密室。“老鬼”如何在5天内把传出?裘庄又会上演怎样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日本人的阴谋是否又会得逞?

这段故事来自于麦家的长篇小说《风声》。麦家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也被称为“中国谍战之父”。麦家的小说,不仅能让人看到他超强的叙事能力,更让人惊叹于他对身处黑暗中的人物内心的刻画。习近平总书记在看过他的作品后,都称赞他是谍战剧第一人,作品中宣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更无处不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风声》首次出版在07年,同时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并获得了其年度长篇小说奖。要知道这也是《人民文学》创刊58来发表的第一篇长篇小说。09年《风声》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获得了多项奖项,更是商业电影的一大里程碑。20年疫情过后,《风声》的重映,在国内又再度掀起了谍战风。

《风声》.jpg

小说《风声》从东风,西风,静风三个角度三个人来讲述这段故事,而电影则是从日军的残暴,“老鬼”和同志们的大义来讲述的,不知你又会喜欢哪个版本的《风声》呢?

①东风

汪伪政府一系列高官遇刺,在对刺客进行审讯后,特务处处长王田香得知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党就隐藏在剿匪司令部。急于立功的王田香立刻把此事汇报给了皇军特务机关长武田肥原。二人随即放出假消息,并把接触到消息的五人骗到裘庄,目的就是揪出隐藏在其中的“老鬼”。

到了裘庄,五人(剿匪大队长吴志国,军机处长金生火,司令侍从官白小年,译电科科长李宁玉,行政收发专员顾晓梦)才知道这是肥原和王田香设局,目的就是要逼出“老鬼”。

李宁玉揭发吴志国问过自己电报内容,吴志国则咬住李宁玉就是“老鬼”。肥原让五人各写家信,获得了他们的笔迹。通过字迹的比对,再加上李宁玉的指控,肥原确定了吴志国就是“老鬼”。

李宁玉平时在单位里很少与人交流,给人的感觉就是冷淡清高。但在进了裘庄后,她便首先对吴志国下手,诬蔑吴志国可能是“老鬼”。平时话很少,突然间变得健谈起来,一定是有什么原因。想要看清一个人,也绝对不是看他平时的表现,而是看他在困境时的态度。

栽赃吴志国,李宁玉不仅没能洗清嫌疑,反而让肥原想出血书之计,反将了李宁玉一军。李宁玉没有上当。但是她内心却开始着急,她必须要把情报传递出去,而她的同志老鳖却无法接收到她的情报。李宁玉因此只能抛出死招。

肥原再次挑衅,李宁玉借机爆发,扭打肥原。结果被打了个半死,当天夜里,李宁玉更是服毒自杀,表面自证清白实质是想通过死来传递情报。仔细检查了李宁玉的身体还有她留下的画后,肥原以李宁玉暴病而死把李宁玉送了出去。

李宁玉以死把情报传递了出去,这是潘老(所谓李宁玉老公)的版本。潘老代表了共产党,实际也是李宁玉的哥哥,对于自己的同志,自己的妹妹,潘老肯定会更加偏向于李宁玉。而对于潘老的说法,事件的另一当事人顾晓梦却持完全相反的态度。

②西风

《风声》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在后半个故事《西风》中,麦家从另一位主人公顾晓梦的视角来推翻前一个《东风》。和自然界里相对的东西风一样,《风声》中的“东西风”也代表了完全不同或相反的一种立场或版本。

根据顾晓梦顾老的说法,就算李宁玉不是“老鬼”,日本人也不会把她的尸体运出去,而且那时正是挖出老鬼的最后几个小时,肥原也没有空非要赶那点时间运送尸体。顾老的反驳似乎更有道理也更容易让人相信。

顾晓梦的父亲送给汪精卫一架飞机,看似走了后门,混了个工作。实际上,顾晓梦和其父亲是隐藏在汪伪政权里的军统特务。顾晓梦想要探听到更多汪伪政权的秘密,她就需要与更核心的人物接触,译电科科长李宁玉自然是她的首选。

而李宁玉得知顾晓梦的富家小姐身份自然流出的冷淡态度,自然也引起了顾晓梦的好感。同时顾晓梦的示好也给李宁玉顺利展开任务,打开了一个渠道。在裘庄,顾晓梦处处维护李宁玉,除了她故意流露的大小姐脾气外,还有一丝暧昧的意味。

顾晓梦和李宁玉都出于各自的目的而接近对方,但在日常的相处中,两个人却像极了姐妹。两个人都隐藏着身份,这本身就是一种孤独和痛苦,作文www.yuananren.com如果有人能从其他方面给予关心,这则是另一种幸事。顾晓梦不凑巧地发现了李宁玉想用自己的笔迹传递情报,生气之余便想向肥原告发李宁玉。李宁玉又是哭又是威胁,不仅诈出了顾晓梦的军统身份,还逼顾晓梦发誓帮自己传递情报。

李宁玉同样抛出了死招,同样画下了那幅大树和小草的画,她让顾晓梦在自己死后举报她,并告诉顾晓梦如何把情报传给自己的同志。

李宁玉和顾晓梦分属两个敌对的阵营,李宁玉也明白自己死后顾晓梦可能反悔,但李宁玉却赌了一把。最终证明李宁玉赌赢了。顾晓梦帮她把情报传了出去。顾晓梦和李宁玉的情谊是真,顾晓梦对李宁玉的崇敬也是真。

李宁玉同样出了死招,但情报的真正传递着确是顾老。顾老作为军统特务,要帮助对手传递情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来自李宁玉的信任。而在还原李宁玉的角色时,顾老始终以一种公正的态度,既不刻意夸大自己也不贬低李宁玉,这正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

③静风

自然状态下“静风”近似于“无风”,所以《静风》篇不再讲述李宁玉大义赴死的故事,而更像是对李宁玉故事外缘的一种补充,读来也会稍微轻松一些。既然说到故事的外缘,也有点想说一下电影版的《风声》。

电影《风声》对原著的改动很大。首先是“老鬼”身份的转化。原著中“老鬼”是李宁玉,顾晓梦是军统的人,而到了电影里,是不存在军统角色的。

电影的重要手笔仍在李宁玉身上,尤其是肥原测量身体以此击垮李宁玉精神防线的情节,更是容易让人想到李宁玉就是“老鬼”。但不同的是,电影的后半段来了一个反转,干事沉稳的李宁玉只是一讨生活的人,而大大咧咧的顾晓梦居然才是隐藏最深的“老鬼”。

原著中“老鬼”一开始的栽赃对象是剿匪大队长吴志国,而到了电影里,“老鬼”虽然也栽赃吴志国,但吴志国却是“老鬼”的同志和上级。“老鬼”身份的转化,以及给“老鬼”安排上同志,这是对原著里孤军奋战的“老鬼”的一种精神安慰,也同样让电影的剧情和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

但不论是电影还是小说,肥原都是注定被暗杀的结局。电影里“老鬼”牺牲掉自己,情报得以传出,肥原最终又被“老鬼”的同志暗杀。原著里肥原的结局则更大快人心。

电影毕竟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视觉和听觉的内容自然也会最先跳到观者心里。而原著,更容易吸引人的则是人物的心理以及周边细节的描写。不能说电影不好,只能说二者各有千秋,小说的《风声》更胜一筹。

不知道您会更喜欢哪个版本的《风声》呢?

1:《好好思考》读书笔记2000字

2:《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