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无关紧要却又是一切转折的一年。——题记
《万历十五年》是一部很刷新人们认知的历史书,首先它不同于一般讲述历史以个人决定历史,而是从作者黄仁宇知名的大历史观来看待,即从技术角度看是历史,其次,他也提出了几个我们国内的历史书上的一些问题,如明朝中后期是否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最后,它客观的以那个时代的角度看待那些人那些事,它描述了这一年是大明王朝灭亡的起点。
文官集团
文官集团。历史行至明朝万历年间,王朝的实际治理需要皇帝与文官集团合作,或者说明朝的文官集团是这本书绕不开,躲不掉的核心关键,书中的一切现象都跟这个集团有着莫大的关系。
甚至可以这么说,明朝的实际统治者并非皇帝,而是文官集团,当然严格来说还有宦官集团,但宦官集团书中并没有提及,明朝开国之初,开国皇帝朱元璋废掉了宰相,加上后来的明成祖朱棣大杀建文朝臣,并设立文渊阁大学士,使得整个文官集团不同于以往朝代的文官集团,他们联合一起,变成一个跟皇帝不太亲密的团体,这也使得文渊阁大学士变成了一个皇帝与文官集团的联络者和调和者,同时这也是一个思想固化的群体,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用道德手段处理评价一切,正如黄仁宇所说一切都是以道德代替法制,也正如我在《大明王朝1566》里面看到的,清流们吃着西瓜谈论着如何体恤灾民,也许这个剧很多想象的部分,但是也可以说明朝文官集团的这个现象不是特别的,然而现实早已天翻地覆,几千年前的东西难以处理当前的是事务,那个时代没有系统的经济学,我们仅能从那些务实的官员的文书中看到他们的粗糙经济学,那个时代没有规范法律和财政制度,一切规则似乎需要你自己体悟。
阴阳哲学
官场上有着阴和阳的哲学,颁布出来的东西往往不是他“阳”的本身意义而他私底下官员们挂羊头卖狗肉的“私”,官员们对社会,“公德”下面更多的是那些官员们的“私德”,群体大众与上层统治层严重缺乏联系,以至于有时人民群众的看法就是当官进朝廷就是去另一个组织机构捞钱的地方。
道德与法律
这里可以考虑一个比较深刻的问题道德和法律应该如何调和?黄仁宇在本书确实写出了道德极致下来的可怕样子,然而道德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以缺失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法律上合法,但道德上难以让人们接受的事情,诸如范跑跑之流,你可以说他没有违背法律,他是个守法的人,可对于他的道德层面你又该如何评判,法律是一种标尺,可以说是最低形式的道德,它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公示于众的,难不保有人会玩文字游戏,钻法律空子,但我希望道德可以站出来去维护法律的不全,只有法德共济才能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好。而书中的人物却被这种道德的单一思维禁锢。
书中的人物无论是谁都是在思考的如何使我们的国家强大,不管是古怪的道德模范海瑞,和事佬申时行,抗倭英雄戚继光,奇怪的思想家李贽,都有这种思考,不过大部分都在与一个人物作比较,那就是首辅张居正,张居正的重要性甚至书中有两章都在写在他,这还不包括把他与其他人进行比较的段落,作文www.yuananren.com历史上张居正的评价极高说他延续了明朝六十余年,相对于海瑞和李贽,海瑞有一个最大的坏处,那就是他都是根据书本去解决问题,他是一个保守者,复古的改革者,一个刻板且遵循古法的古怪道德模范,李贽是个思想家和哲学家,他有很高的声誉,当然在他的那个时代,他也想拯救这个国家,可实际上他激进,他的思想复杂古怪,以至于只能按照地域的方式来归类他的思想著作,张居正则很好的遵从实际又不失创新的的进行改革,尽管他有虚荣奢华,以个人高标准要求官员,但他可以说是那个黑暗时代的真正的改变国家的人,纵使他的才能再怎么强大,他都无法改变的那个必然发生的结果,张居正的死是那个黑暗保守落后时代最后一颗流星,一瞬间划过消逝,却无法照亮黑暗的天空。
最后
最后,作者说:“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外表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走向了它开展的止境。在这个时分,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改革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裕发明或者习于偷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营私作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激进,最后的结果,无非善恶,通通不能在事业上获得有意义的开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还兼具名裂。”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很多东西,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的遵从实际,像张居正那样,同时也深刻理解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