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烂纸的老头》读后感1000字

读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捡烂纸的老头》的开篇两段,我的心是忐忑的,预感后文必生风雨;从第三段始,我的心突地沉了,此后直到最后一字则一直落在沉重里,且越来越重,想甩开,却怎么也甩不掉,不为别的,只为这个悲苦的老人。

小说中的老人,又老又丑,形象邋遢遭人鄙夷,似乎就是我们身边某一类人的典型代表。

老人靠捡烂纸为生,穿着破烂,寒酸得不像样。天天午晚两餐到烤肉刘的店里吃最能饱腹又经饿的烧饼,也许更让他满意的是可以喝两口别人剩下的面汤,——在他,这可是免费的美味。他物质的贫穷,生活的节俭,自尊又自贱,足见一斑。

《捡烂纸的老头》书籍.jpg

见有人看了他一眼,又小声议论,怀疑说他的坏话,当时就气得要与那个小伙子打架,可见他极其自尊,又渴望别人尊重他,表明他是个人的存在。刚来店里时没人理他,这会儿怒火中烧,语言加动作地双重挑衅,还是没人理他,可见他被人轻视到了何种地步。也许早就知道,在别人眼里,他只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甚至连条四只腿的活物都不如。他的喜怒哀乐不具备影响任何人的力量。由此可见他的处境和悲哀,存在感都失去了,——这可是莫大的人格羞辱和心灵戗害。

没人理他,他便不纠缠,又回到座位上继续吃完烧饼,寻别人的面汤喝,情绪显然极快地平复了。其实,他并非真想惹事,只不过借此虚张的声势暂且维护那点儿被挤压得几乎为零的所谓自尊罢了。见无人理他,自我调整情绪接着用餐,又可见他的孤独无依和胆小怕事,——倘若真惹了事,他会想到只有一种可怕的结果,倒不如算了吧,反正态度已经申明,面子上也没丢彻底。让人觉得很可怜,似乎又很可悲。

小说结局,老人死了,怎么死的?无人知晓,也无人想知晓。死后,留下了“用麻筋捆得很整齐”的“八千多块钱”。这钱在一般人那里算不得大数目,但在他,可能是一生省吃俭用积攒下的家当。对这钱,相信所有的读者都有一个大大的悬疑: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作者想给读者留下一个可以艺术再加工的结尾,驰骋想像,就真的留下了。作文www.yuananren.com不同的读者,可能作出相同或迥异的猜测与解读。但在我,更相信这是老人为不能劳动的晚年或死后丧葬准备的,活着就得像个人,死后也得像个人有尊严地离开这个爱恨交加的世界——即使所有认识他的人不认识他的人从来不把他当人。老人至死不失尊严,又是可敬的,——可悲的是社会没有给予他起码的尊严与温暖。

汪曾祺先生塑造这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学界普遍认为是呼唤人们从内心深处关注处在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对此,我不敢完全苟同。先生创作这篇小说的初衷当然只有先生本人最清楚。一次作品研讨会上,先生主张: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依据先生的文学主张和主题多样性特质,严谨的解读起码还存在这一层:先生冷静叙述“捡烂纸的老头”所遭受的种种冷遇和滑稽可笑的人生经历,塑造了这个卑微的底层人物形象,让小说从头至尾饱含着强烈的批判意味,批判人性中变态的歧视与冷漠,以引起全社会的自我反思与灵魂纠偏。

只有人性美了,善了,我们每个人才能有尊严地活在幸福中——不因地位尊卑、权势大小或物质多寡而有变态的天壤差别——这也许才是先生塑造“捡烂纸的老头”这一典型形象的真意。作者:黄双利

1:《乡土中国》读后感2000字

2:人间值得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