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作为方法》读后感800字

这本书是访谈式的对话,不仅仅有被访者项飙关于社会学科、人类学具体课题主题的认识,更多涉及人文社会学科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在中国如果去发挥作用,知识如何进入社会,学者们又该如何去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等,有很多点、书中提出的悖论都挺有意思,也值得去多思考多反思的。

“现代年轻人个体性太强,以至于他们的世界里容不下对他人的感知,他人只是对自我的一种工具。”项飙提到很多当代年轻人的现状,年轻人需要一种新的话语和社会想象,知识分子、学者对此负有责任。

《把自己作为方法》.jpg

要有自己的小世界,对自己的小世界发生兴趣。这其实是一个关于个体、自我的思考,要对自己及自己的世界有认知有思考,去把握自己与他人、身边事件以及更大范围社会的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种独立性。有时候不必热衷于去受到某种权威或者体系的认可,因为可能会成为一种禁锢,自我从中丧失。很多东西都是要回归人本身,回归个人。而个人的主体性也同样需要一种平衡,不能片面强调,所谓主体性是要在个人认清自己在世界上看到了什么、认清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的基础上去发挥能动性的。

道德应该是一种有原则的道德,要以个体自由为基础。历史的、社会的道德区别于个人的道德,道德应该体现尊重。

另外关于一些话题也都很有启发,比如边缘与中心(地域也要有文化自觉,社会要多元,一个社会都奔向中心,是危险的,不是不在中心就没有意义,作文www.yuananren.com多样性在共同的理想面前是可爱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当反全球化成为一种全球现象,是不是也是一种全球化?当一些声音对自己的行为与思考没有真正的影响时,就不要被这样的话语引导)、人的再生产、全球生活方式的紧密性与政治对立、国家利用仪式(经济上的)来界定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留学是将社会分化跨国化、流动性与封闭性(流动性不一定使社会更加开放,反而可能固化原有的社会规范)、民族主义等等。

人类学本身有对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的描述解构与反思,强调行为背后的文化逻辑,有着对众多社会问题、社会发展的关怀,从理解到反思到关怀,也是学科本身寻找意义的过程。我一直认可知识是美的,但是我从来无法深刻理解从知识到实践以及二者的往复循环,“知识分子”致力于此,“知识”介入社会大众,公共领域更新,不知道是不是必然发生,但是我所期待。

《《把自己作为方法》读后感8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金钱不能买什么》读后感1000字

2:《重来》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