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游戏》读后感1000字

这个故事应该是尤·奈斯博笔下最接近其职场经历的故事了。初读尤·奈斯博作品的人,很难不被其颇具传奇色彩的履历吸引。但是在哈利系列里关于这份传奇履历的痕迹似乎很少。反倒是这本非系列同时也是其更早期作品的《猎头游戏》里能一窥一二。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娱乐性十足。与哈利·霍勒系列中弥漫的冷硬、悲怆感相比,这个故事可以说轻松了许多。这个更偏向于黑色喜剧的故事背后,其实一点都不喜剧。现代社会看似更文明了,其实却也更野蛮了。从动机角度看,当下挑逗犯罪这根弦的更多的是利。《猎头游戏》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书名中的“游戏”二字颇值得玩味,一场游戏背后竟然是生命的代价,而撬动这场游戏的不过是金融市场上并不鲜见的收购。

《猎头游戏》.jpg

这样的收购、并购故事并不罕见,既有敌意收购也不乏双方的多空对决。但是这些简单的名词后面涉及的均是大额的资产数额。在金钱的诱惑下犯罪并不鲜见,不过这些多为经济犯罪,但是本作涉及的却是刑事犯罪。奈斯博在写作中并没有刻意卖弄自己的专业知识,而是向通俗易懂的方向努力,故事讲的津津有味。但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故事本身却显得有些浅了。

从动机角度看,整个案子的推动力不足,无论是追杀、反杀都透露着一股气急败坏后的野蛮争斗感,可这与主人公们最初的出发点相违背。格雷韦明明有更好的手段去促成这个并购,故事最初的美国公司事实上也可以有其他更肮脏但是不见血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甚至连格雷韦的东家想要蛇吞象都是有更多可能的,实在不明白搞这么一出大费周章为几何。作文www.yuananren.com相对应的,自诩为猎头专家的罗格倒还真实一些,但是最后的结局却让人摸不着头脑。已经让人搞不清楚是复仇还是自保,这两个出发点导致的行为存在差异。但是罗格却以复仇为名实现了自保,虽然如果不是为了复仇他甚至没有太多动机自保。总结一下就是,因为格雷韦奇怪的、偏执的动机导致了一连串的乌龙,如果用黑色幽默看是不错的,但是细想却又颇为违和。

这部作品另一个困扰我的问题是,人物形象的模糊。例如狄安娜和络蒂,除了罗格对他们倾注的感情不同外,两个女性的形象都颇为模糊。狄安娜作为女主角?究竟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掩卷之后都无法判定。如果以前期的背景来看,她并不是一个如此轻易落入陷阱的人;可是从经营画廊的这部分看她似乎又单纯的离谱。这种矛盾到最后都没有解开,难道对孩子的渴望确实可以让一个女人如此盲目吗?在这个方面,络蒂这个角色倒显得更一致。但是络蒂本身或许应该更为矛盾,对待格雷韦的的态度,毕竟格雷韦于她究竟是救命恩人还是杀死自己孩子的帮凶,这一点无从明确。络蒂的存在也有巧合,罗格在24天后出现在她家本就是个巧合,后续的故事依靠一个巧合推进也让人难以信服。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让人迷惑的地方,例如说尸检无法区分两具理应同时死亡但是实际上相差数天的尸体,也无法分辨尸体后颈的伤痕来自人类还是犬,等等。

这部作品,或许就是奈斯博成长的一部分。作者:凉埃

1:《我的前半生》读后感400字500字

2:《周恩来传》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