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我走》读后感3000字

这本书是我收到的一份生日礼物,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作品,关于克隆人,我对它有很多期待,加上这个让人触动的书名,收到后就立刻读了起来。

前几小节都读的很有干劲,但很快就倦怠了。不知是原作者的语言就那么无聊,还是翻译问题,整本书是倒叙加插叙的讲述手法,几乎没有任何修辞亮点,偶尔有几个比喻,还都是小学生的程度,再加上整本书几乎前二分之一都再讲主角凯西和她的小伙伴们十三岁左右的回忆,有够无聊。

这些回忆零零散散,看似一件件都不太相关,往往以对话的形式来展开,就像是在脑子里上演一群小学生的日常拌嘴的无关紧要的戏码。而且这些回忆的拼接十分生硬,一件讲完,话锋一转就开始讲下一件,像个无情的回忆销售员,介绍完这一件,不给你思考和消化的时间,立刻开始介绍下一件,目的像是为了节约时间一样。直到露西小姐登场,整个故事才开始有那么一点点意思。

不过作者对于意识的模糊地带,还是有几处不错的描写。所谓“意识的模糊地带”,就是那些生活中不细想就几乎不会发现,细想起来才觉得有点奇怪,却又说不上怪在何处的地带,往往很多作者都对这样的地带避而不谈,或是用情节来填充,任读者自己体会。例如写到凯西忘了自己前一天和露丝生气,走进教室后直径向露丝她们走去时的心理描写“这种感觉就像踩到水坑之前的一刹那,才发现前方有一个水坑,但是却已无能为力。”在这个情节里,凯西并不是气被露丝等人排挤,而是“我气自己没有注意到就走进了水坑”。

《别让我走》.jpg

好吧虽然这个例子绝对算不上精妙,不过在大段的平铺直叙和儿童之间的对话中,称得上亮点了。我看到有人打五星评论说“这是一本让人读起来很轻松的书,故事情节不会逼着读者一直往下看,随时可以告一段落,回过头之后再继续阅读,真正拿得起放得下。”你确定不是因为故事太无聊根本就不吸引人吗?形容一本书拿得起放得下难道是夸奖吗?这是高级黑吧。

故事变得有趣,是篇幅已过半,大家开着车去诺弗克找露丝的本尊开始,最高光的时刻是露丝等人去探望当地另一名看护,只剩下凯西和汤米两人,在城市里寻找多年前在海尔森遗失的那卷磁带,这是一段轻松、令人愉悦的回忆,两人在城市里穿流寻找,最终在二手店里真的找到了那卷磁带,全书只有在这个情节里,故事里的人儿才有选择权和探索未知的权利,其他的情节中,他们的一切都是被安排的,就像生产带上的零件,从这来到那去,毫无悬念。转念一想,这种对未知的探索不正是人生自由的体现和乐趣所在吗,这两个可怜的克隆人,仅仅品尝了一小时就匆匆离席了。

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想要是汤米和凯西在一起,他们俩会有多快乐,他们很符合灵魂伴侣的构成要件,彼此真挚,互相理解和珍惜,这一念想恰恰中了作者的圈套。露丝和汤米在一起多年后,露丝竟对凯西说“我不祈求你能原谅我,其实我一直在阻止你和汤米在一起。”我瞬间就裂开了,从她们小时候的记忆我就很讨厌露西的虚荣和两面三刀,原来克隆人也能婊得那么让人炸裂。上有人说“最喜欢露丝这个人物,写得最真实。”我都要吐了,汤米也很真实啊,凯西也很真实啊,就看上了露丝吗?因为是同一种人所以最能理解吗,露丝这样的人物,真叫人唾弃,她死在路边我都不心疼,命运再惨都不足惜,用智慧拯救自己的方法有那么多种,她精准选用了最惹人厌的一种,给她评一个“窝里斗冠军”吧。不管怎么说,最终凯西还是做了她的看护,陪着她到了生命的尽头。

我不认为凯西这么做是因为善良,她当然是个善良坦诚的人,但她从小对露丝的忍让包容和最后对露丝的宽恕,更多的是因为她们的环境和她所拥有的,不足以支撑让她做出决绝的选择,更何况她的汤米也在露丝手里。

可怜的小汤米,我认为他是整个故事里唯一的光,从小被欺负,但他从不麻木,努力反抗,同时并不自甘堕落,而是不断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被露西小姐点拨之后,他似乎找到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对待凯西,他一向诚恳,即使自己被欺负成了一个小刺猬,也从没有伤害过凯西,我愿意相信在他和露丝的情感中,他也没有伤害过露丝,他从不伤害任何人。在他想要证明自己有灵魂开始尝试创作之后,他画的奇怪动物听起来比其他任何人的创作都更有趣,更具有让我们这些“正常人”着迷的魅力。他是最真实,最懂珍惜,最应该被爱的人。汤米最后在泥地里发狂的情节,实在让人心痛,没有一点希望可言,心如死灰,再努力去展示自己的心灵和人性都没有用,一样被当作用完就丢的工具对待,何等的欲哭无泪。

至于凯西,我认为她是平庸多数人的代表,她坚强而温驯,没有自己的主见,容易被他人眼光左右,臣服于权威,害怕脱离团体,也没有自己为之骄傲的“创作”,她努力过,也反抗过,看到问题却往往选择漠视,只有她始终稳稳的走在命运为她设计的道路上,保存“收藏箱”也好,坚持做看护也好,她从不曾脱轨。不得不承认就是这样沉默的大多数人在吃着苦中苦,支撑起社会的运转,但作为故事的主角,凯西过于无为,正是这样一个不较真、不挣扎的凯西为我们带来了前半段平铺直叙的枯燥的讲述,也是这样半步就班的凯西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故事的结尾。

在故事最后的最后,凯西终于献上了自己的一丝妄想:在诺弗克的海边,沿着海岸线的铁丝栅栏一直往前走,会看到自己以前丢失的东西都被大海带到岸边,挂在了栅栏上,继续往前走,会看到小小的人影,越走近人影越大,是汤米,他甚至有可能高声喊出凯西的名字。多么让人心碎的妄想,包含了凯西对汤米的思念,对自由和幸福的渴望。我以为凯西会在故事的终点,跟随这个的妄想,走进大海,走向未知,走出被设定的命运,做一次真正的反抗,而凯西还是那个凯西,她只是等了一会,然后走回车里,开往该去的地方。

有人说凯西这样的人格,就是对“规训”最好的呈现。所有的克隆人,最后都被驯服了,汤米和露丝都曾用自己的方式反抗过,原本活泼叛逆的罗拉也失去了色彩,叫人无奈。

故事看完我才明白,为何凯西要如此执拗的说着自己的回忆,对每一个好奇海尔森的人细细讲述,虽然她从没去探寻过海尔森的遗迹,关于海尔森的一切却在她脑海里反复上演,那便是他们活过的证据,也是他们不甘心消逝的证明。

海尔森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极力为克隆人们提供普通人享有的素质教育,训练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独立人格。海尔森成功了,海尔森也失败了。作文www.yuananren.com社会的浪潮过于强势,苦苦支撑着海尔森的艾米丽小姐和夫人最终虽心有不甘,也都无奈放弃。一直被认为冷漠的夫人不断为他们流泪,念叨着“可怜的孩子啊”,然后放手任他们被无情的浪潮卷走,成为时代残骸。应验了夫人想象中的场景:一个新的残酷世界很快就要来临,一个小女孩紧闭双眼,抱着过去那个友善的世界,抓紧不放,恳求它不要放开她的手。”这不正是凯西和汤米去祈求夫人为他们延期这一情节的所体现的吗,去祈求那个曾经友善却已经不复存在的世界——“别让我走”。

在这个故事中,赢家的身影从未出现,我们只能站在低处,凝望着乌云满布的天空中赢家巨大的背影。亦或者,在这个故事中,根本就没有赢家,出于自身利益而闭上眼睛,“认为”克隆人没有灵魂没有人性的普通人们,人性又在何处呢,他们难道就能把控自己的命运吗。

这当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很多读者都感慨道:别说克隆人身不由己了,我们作为“真人”,又有哪个不是被社会榨干了价值后随之抛弃呢。

我在想,如果换成我自己,在故事的终点我会选择走向大海吗。老实说,我甚至不认为自己能走到凯西所抵达的那片海岸。

1:《杜马岛》读后感600字

2:《日益亲近》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