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不缺爱》读后感3000字

说起安全感,想必每个人都不会陌生,成年人的安全感,大多和钱有关:自己有房,车里有油,兜里有钱,这就是安全感;而小朋友的安全感,就显得简单而直接,那就是来自于父母的关注和陪伴。

安全感是我们出生后体验的第一感觉,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也曾期望过父母能蹲下来,认真倾听我们的想法,而不是用打骂的方式来和我们沟通?我们是否也曾期待过父母能像哥们儿、像朋友一样,和我们打打闹闹,陪我们一起长大?

在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朵朵在身边专注的玩着她的小兔子,而我的目光无意中落到了《童年不缺爱》封面那个穿着绿色裙子,温柔的抱着小兔子亲亲的小女孩身上。这画面是那么的美好,让我的心也跟着柔软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心心妈自己育有两个女儿,不仅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同时也是科恩亲授游戏力育儿师,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

正面管教中所提倡的“温柔而坚定”的教育理念,是当下大家认可的最值得推荐和学习的一种管教方式。而游戏力,则是链接亲子关系最好的“粘合剂”。所以,在看到这本书简介的时候,我就有种直觉,这绝对是一本让人读了就停不下来的好书。

《童年不缺爱》.jpg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培养孩子安全感的六大关键:

第一、妈妈要“看见”并了解自己的孩子,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给予他更多的爱;

第二、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在需求,让孩子在爱中感受到妈妈的信任和尊重;

第三,用孩子喜欢的方式与他建立联结,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滋养亲子关系;

第四,在沟通出现问题时,游戏是一种更有效的应对方式,妈妈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及时做出调整;

第五,妈妈也需要好好照顾自己,保持稳定平和的好情绪,才能让孩子的内心更加安定;

第六,一个合格的妈妈,也需要巧妙的处理好家庭中“养育合伙人”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更多的支持。

作者开篇就写到了,每个孩子生来就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有的孩子天生好动,有的孩子天生喜静,作为妈妈,我们就要根据孩子自己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引导,在基于互相信任的基础上,鼓励孩子多发挥自己的优势。

对其不擅长的事情,我们也要保持多一些的耐心;而不是为了改变孩子的性格,简单粗暴的把一个喜欢安静的孩子扔到热闹的人群中,把喜欢热闹的孩子放着一个人独处。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但很多父母却希望把孩子改造成他们所期待的模样,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就像我们最常说的“可怕的两岁”、“可怕的三岁”,每当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会谈之色变,觉得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某件事的秩序感和莫名的执著简直让人无法忍受,稍不顺心就哭哭闹闹,也不知道他们的小脑瓜里天天都在想什么。

这时候,我们要根据孩子当下不同年龄段的性格特点,看到他们行为背后的内在需求。

当我们了解到孩子也需要经历诸如空间敏感期,阅读敏感期、规矩敏感期等这么个成长的阶段,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只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方式,那我们是不是对孩子之前表现出来的“蛮不讲理”的行为又多了一些宽容和理解?

反观我们平时,我们以为孩子拥有的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其实充斥着太多的责备、批判、恐吓、威胁、误解、要求、否定……

如果我们真的能蹲下来,认真询问和倾听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对他当下的情绪感同身受,那么,孩子一定会体验到来自父母被认可,被包容的爱;当我们不在用批判的眼光去对待他,给他乱贴标签,而是给予他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换个角度来看,我们也会发现孩子身上最美好、最闪光的一面。

从前我以为每天花费很长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就是所谓的“高质量陪伴”,可当我看到作者在书中详细的描述了她与孩子之间非常有爱的日常互动之后,我才明白,作文www.yuananren.com原来能够关注到孩子当下的状态,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能陪着孩子一起嬉笑游戏,通过语言和身体的接触让他感受到来自父母无限的爱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陪伴。被爱滋养长大的孩子,不但能独自与自己相处,能勇敢的探索周围的世界,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内心也会无比的坚定、踏实,而这终将惠及将来他与朋友、伴侣的关系,让他的生活更幸福。

书中说到,家庭和谐稳定才是滋养孩子身心的关键,虽然在生活中和养育合伙人(爸爸)一起合作带娃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摩擦,我们还是要学会调动爸爸参与带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在教育问题上和爸爸多做沟通,保持一致。

同时,我们也要给爸爸创造更多陪伴孩子的机会,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增加亲子间的感情。我们既然选择寻求帮助,就要承受意见不合与偶尔的矛盾,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相互换位思考,互相尊重,才能化解在育儿过程中的各种分歧,大家一起努力营造出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

虽然我们都想尽力做个好妈妈,而社会文化对于“妈妈”这个角色有着太多的期待和要求,尽管当妈这件事有时还是会让我们有挫败感,就算我们很沮丧,很失望,可是我们依然不能改变什么,但我们还是应该避免自己的负面情绪伤及幼小的孩子。

有时候在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反思一下,我们无法控制的脾气本身,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源自对自己情绪的放纵呢?

就算我们不是个完美的人,可我们还可以努力做一个刚刚好的妈妈,我们需要跟随着孩子的脚步一起成长,同时也需要对自己多一点耐心,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进行自我拯救,自我修复,自我肯定。

其实我们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也是从新认识自己,与自己和解的一个过程,爱自己才是基础,我们不再对自己苛责的时候,才能更宽容的接纳孩子;更重要的是,当只有我们自己感觉好了,才能用更轻松、更平和的心态去爱孩子。

曾经在朋友圈看过这么一段话,让我有些泪目:在三四十岁的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已经发生过了,剩下的只是重复和老去,一天天,一年年。

孩子会冲走重复,让生活从新变得未知。他/她让你烦恼,让你牵挂,让你欢喜,让你惊讶,让你再经历一次童年,让你明白当年父母的心境,让你有理由去买曾经求而不得的玩具,让你在痛苦时坚强,在危机中冷静,让你看到童年时的自己,看到他的勇敢,他的好奇,他的局促,他的不安,从而更好的理解自己,接受自己。

父母养育了孩子,孩子也陪伴了父母,父母和孩子滋养了彼此,也成就了彼此。

在飞逝的时光中,他让未来,有所期待。

1:《局部:陌生的经验》读后感1500字

2:《与仓鼠一起穿越时空》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