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读后感800字

初读时,感觉作者在缅怀那个一去不复返的印刷术时代,活在过去以至于无法接受电视机所带来传播媒介的巨变。我还开玩笑说如果尼尔波兹曼活在现在,只怕会被吓死,互联网时代可是比他笔下的电视时代“魔幻”一百倍。随着继续读下去,我理解了作者的用意,不是无尽缅怀,不是批评新媒介,而是在警醒世人,尤其是媒体行业从业者,怪不得我同学说这是本“媒体人宝典”,书中一再强调,随着电报,电视机的普及,一切政治,宗教,教育,都在以娱乐的形式面向大众,所以作者实为呼吁,呼吁一些本来应该以严肃面貌示人的东西,应遵循其特征选择媒介,媒介即隐喻,即认识论,在传播的过程中,媒介也会影响内容,甚至影响改变最终结果。

《娱乐至死》.jpg

当下,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思考些问题,在这个信心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已经失去了辨别真伪的能力?无知可以补救,那么把无知当做知识了呢?当新闻被包装成一种娱乐形式,它就不可避免地起到了蒙蔽作用。那么我们所获得的是娱乐,还是信息?有人说,现在是碎片化的时代,15秒的短视频占据着生活中不多的空闲时间,手指向上滑动屏幕,是全民的统一动作。我们所获得的多是被分成碎片的消息,放下手机你会发现,自己刚才看过的内容全都记不起来了。书中一段话,我印象深刻,“历史已经证明,一个文化不会因为假信息和错误观点而灭亡,但历史从来没有证明过一个自认为可以在22分钟内评价世界的文化还会有生存的能力。”我们从不是有目的的去刷手机,我们获取了很多消息,但其实对自己来说没有一点用处。互联网时代的人们,信息行动比是最低的。

作者认为大众教育的危险在于它可能真的变成一种娱乐。让我联想到了去年走红的罗翔老师,由此,网络上也诞生了不少的梗,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老师所讲,大部分人只是跟风玩梗罢了。作文www.yuananren.com作者担心真正危险不在于宗教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内容,而在于电视节目可能会成为宗教的内容。的确,有多少人把一些所谓历史剧中的情节当做历史,并维护他们所认为的,不允许他人有异议。说到历史,我们能说出过去几天发生的事儿,但是对过去60世纪或60年里发生的事情却知之甚少,最可笑的是,会一部分人不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年。历史的消失不需要奥威尔笔下的残酷手段,只需要表面温和的现代技术术。

借用书中一句话结尾“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的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在思考。”

1:《美丽新世界》读后感500字

2:《围城》读后感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