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守拙,返璞归真!
家务毕,静坐窗前,啜饮清茗,读书甚馨香。每每此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不觉中时光飞逝。我的身体与心灵再一次跟随三毛来到撒哈拉沙漠,经历一次奇特的异域旅行。
撒哈拉威的女孩子八到十岁就结婚,十岁结婚已经有点晚婚了,男方是成年人,且要结婚一事父母不直接跟女孩子讲,都是让外人传达消息。婚礼男方送的聘礼非常多,因为婚后男方要住在女方家里六年。在那个地方,女人地位比较低,就算参加婚礼,脸都要蒙起来,只露眼睛。女孩结婚必须要哭嫁,结婚不挣扎,事后要被人笑的,拼命打才是好女子。文章里的姑卡把她未来老公的脸都抓破了……
《娃娃新娘》中姑卡的出嫁让我了解了撒哈拉威人的婚礼风俗,在他们的观念里,结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夺取一个小女孩的贞操而已。
作品中的黑人奴隶,只要想说话,他那灵巧的身体和眼睛就可以发声。他没受过教育,却懂得星象,很会做水泥工,会给牲畜接生,还懂许多关于沙漠的知识。你会很惊讶,可他只是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来。他有很强的责任心,无论是做奴隶,还是做丈夫,父亲。他很善良,懂得感恩,会给作者送来新鲜蔬菜。他没有完完全全的身体,却有完完整整的心与灵魂。他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者,但他却那么坚韧而顽强地活着,那么可爱而智慧地活着。
《哑奴》告诉我们,底层的人物往往因为他们的纯朴而散发出在金钱和权力世界里已经消失的美好品质和光芒。这就是: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三毛在沙漠家中烹调中式大餐的故事,其中最有趣的片段就是普通食材——粉丝在三毛“大厨”手中的七十二变。第一次是做“粉丝煮鸡”,三毛的丈夫荷西以为那细细白白的东西是细面,三毛便开玩笑说:“这是雨,冻在高山上的雨”。好像是很调侃的回答,却给人以温馨的感觉。第二次是做“蚂蚁上树”,纠缠在一起的粉丝让荷西以为这是塑胶毛线,三毛便拿他开涮:“不,那是你钓鱼的那种线,中国人加工成白白软软的了。”哈哈,中国人真是太有“智慧”了。第三作文次是吃“菜合子饼”,荷西认定这是鱼翅,还自信地说“这东西很贵,难怪只放一点点”。读到这里,你会发现这篇文章并不是写吃,而是讲三毛夫妻二人轻松和谐的生活,三毛乐观豁达的心态给了他们原本枯燥的沙漠生活无限欢乐。这普普通通的食材在三毛的手中以这样的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展现出来,确确实实让夫妻二人的心变得开阔与充实。文章中作者说:“以后他常吃春雨,可到现在他还不知道那是什么。
《沙漠中的饭店》中三毛的想象力着实让人惊叹,我想,这是三毛的阅历让她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她的头脑也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
三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跑去看沙漠中的那些妇女是如何洗澡的:在沙漠三四年没有洗澡的女人们,难得的一次洗澡竟然用小石块刮自己身上的污垢,直到全身的污垢都松了,才用水冲。再然后,还要洗里面。在一个偏僻的河边,用皮带管塞进体内,把水灌进肠。灌完后,女人就蹲在沙地上排泄,泻了一堆,退后再泻,同时用沙把粪便掩盖,连续泻了十几堆还不停。作文www.yuananren.com像这样的内洗,一天三次,连续七天。全篇讲述的都是生活琐事,但作者却能把琐事写得细腻、柔美、风趣、惟妙惟肖。作者以其别具一格的清灵脱俗的笔致,描绘出了撒哈拉沙漠跌宕多姿的风土人情和其细腻风致的异国生活体验;以其女性特有的敏感柔媚和桀傲不驯的鲜明个性,别树一帜地张扬起个体生命与灵性自由的大旗。
《沙漠观浴记》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也没有虚构想象的辉煌,有的只是作者真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浓郁的异国情调和清新质朴的文风的氛围中,一个乐观、宽容、开朗、热情的三毛凸显在我们面前。
撒哈拉威人的生命,就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穷的地方,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的“恶习陋俗”安详地近乎优雅起来;我呼吸着弥漫着沙土气息的空气,渐渐感到他们的贫穷落后宁静地愈发纯真起来。
抱朴守拙、返璞归真,自由自在的生活,就是精神的文明。作者:柴雨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