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500字作文

《大学》读后感500字

作者:刘桐彤

人们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就必须修炼自身的品德。人对于自己亲近的人,都会有所偏爱。所以喜欢一个人又知道他的缺点,不喜欢他却知道他的优点,天下这样的人太少了。有一条谚语说,父母不容易了解自己孩子的坏,看别人家的苗儿就是觉得比自家的好。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由于内心有偏爱和贪婪。

心里有所偏爱,看问题就不可能客观,不客观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你看这个古代上有一个故事,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相信这个故事不用我来讲,就是邹忌跟徐公比美的事儿。那徐公自然是比邹忌美,但是呢,他的老婆他的妾和他的朋友都是说他比徐公美,所以他由此推断齐王受到蒙作文蔽会更多,于是他就向齐王进谏。那么齐王呢,也算是好样儿的从谏如流,让大家提意见,就颁下诏令,全国上下不论是谁能够当面儿指责他过错的受上赏,能写信告诉他的受中赏,能在公共场所批评他的受下赏。这样一来,齐国就变得繁荣昌盛起来,成为最强盛的国家。

那么不修身的也真不行,那反面例子就是项羽。西楚霸王,何等的英雄气概,因为刚愎自用,谁话也不听,范增对他那么忠心耿耿,提的意见他都不听,那最后只能自刎乌江,自己最爱的女人保不住,最爱的乌骓马更保不住。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所以说一个人不修身,他就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别说管理好天下。

《大学》书籍.jpg

《大学》读后感500字作文

文|孟繁伟。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此章文本依然很短,但仅从文本内容看似乎和《大学》前几章所讲的内容没有联系。听讼,是审理案子的意思,审理案子与大人的学习又有什么关系?

刚开始读了几遍原文总是不能理解这段文本的意思,后来发现是没有联系前文进行读的原因。数次读后才明白要想理清这章内容就必须抓住“本”这个关键字。联系开篇第一章中的这句“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再读本章“大畏民志,此为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就明白了这章的意思了。还要注意“知本”与“知之至”的关系。“知之至”中的之是到达的意思。“大畏民志,此为知本”是这章的思想核心。

任何现象的背后都有本质,现象与本质就是“本与末”的关系。读本章一定要明白大学的内容,即“明德”,再结合小学的内容即“做事”,就会明白这章文本的意义了。作文www.yuananren.com简单说格物的实质就是知“本”,知“本”后方能明“末”,“末”就是小学中的“事”,“德”就是大学中讲的“本”。再读“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就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了,审理案件的目的就是不让类似案件再次发生。听讼是“末”而必也使无讼才是“本”。

读经典要反复的琢磨,仔细推敲,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每一段话或者说每一个字都要联系全文进行读才能理解此文本的含义,千万不能孤立地看某一段的文字,这样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曲解文本的内容。

不同版本该部分的内容不完全相同,有的版本有最后一句(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有的版本没有最后一句,我个人认为有最后一句阅读起来可能更为通畅一些。

1:以敬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2:文具的家读后感一年级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