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全史》读后感800字

科学的天使还是战争的魔鬼?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世界上众多国家皆主动或被动参与其中,伤亡损失惨重!一战的导火索,乃是斐迪南遇刺事件。关于此次遇刺事件,中国化学家、历史学家张乃燕在其所著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全史》中这样写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不塞,将成江河,其塞拉约佛惨剧之谓乎!”

的确,斐迪南遇刺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彼时处于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地球上的殖民地区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当时“同盟”、“协约”两大战团对峙已久,战争一触即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史.jpg

第一次世界大战除却战争规模、参战国家的数量不同之外,它也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武器的升级,而各式各样投入到战争中的先进武器,给世界带来了接连的损毁,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伤痛。这场历时四年多的战争,有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其中,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不计其数。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被称为“化学家的战争”,化学在战争中的应用就此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联军攻陷天津之时,背弃之前达成的盟约使用氯气炮。作文www.yuananren.com由此拉开了各国使用毒气的序幕。当时德意志以化学冠世界,所研制的毒气也有很多种,作者按其毒性大致分为五类,分别为窒息类、血毒类、流泪类、发泡类、引嚏类。氯气是一战史使用最广的毒气,原因在于毒性可迅速至敌军之处,可液化便于携带且重于空气。对于一战中诸国将化学用于战争中的做法,作者这样写到——“总之,化学之应用于战争,至此可称已极。或谓此次战争中,化学杀人之祸,尚未烈也;若至将来,则且陷生灵于无量之劫数。然则将来战祸之可畏,盖可知矣!”

科学一直是一把双刃剑,人类文明发展数千年,从四大古国至今,战争纷乱始终未有停歇,即便是如今和平年代,地区矛盾,区域战争也是时有发生。从早期的冷兵器时代,打仗多为近身肉搏,到火药枪炮发明,再到生化武器的问世,武器越来越先进,战争所带来的代价也越来越大。所谓科学,对于战争而言,究竟是福是祸?

1:《世界那么大,只有我和你》读后感800字

2:《里斯本夜车》读后感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