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2000字

《儒林外史》这部古典小说,我是逛集市时,在流动书摊上买来的。

买的时候是有心理预期的。这本书没摆在正规书店里,肯定是盗版,印刷质量也不好,估计错别字一大堆。而且是本闲书,还是古代的,距离现在,年代久远,书里描写的东西时移世易,对当下肯定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只当是拿来消遣。

买来以后,拍张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里,证明一下自己是个喜欢看书的文艺装逼男,附庸风雅罢了。撕掉包装膜,发现印刷还算精美。翻看了几页,也没有错别字。认为书本值得收藏。只是小说内容一丝爱情故事都没有,便觉得索然无味,就真的束之高阁了。

这本书被我一扔就差不多扔了一年,要不是觉得思想匮乏,精神空虚,百无聊赖,真的看一眼都懒得看了。等我认真看的时候,一个多星期就看完了。原来一部砖头,看着挺吓人,当真用功的话,也是挺简单的。看完之后,有什么收获吗?老实说,没有。书里的内容并不能武装我的大脑,让我变得更强大。它只是消磨我一段时光而已。

时光对某些人来说很贵。有人愿意花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去买时间,只是为了让自己延长几天的寿命。

《儒林外史》.jpg

时光对某些人来说又很便宜。他不是不把时间浪费在这件事上,就是把时间浪费在那件事上。不管他最后把时间浪费在哪里,反正一天就二十四小时,怎么过都是过,结局都是一样的。

而我则把一个多星期的空闲时光浪费在了读这本书上。这一个多星期的空闲时间并不能变现,从而改善我的物质生活。如果硬要说改善了我的精神生活的话,那就是读了这本书,让我写下了现在正在写的这篇文章。仅此而已。

《儒林外史》凭什么浪费了我几十块钱和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它真的物有所值吗?我记得很多年前在语文教科书上读过一篇文章叫《范进中举》,而这篇文章就是节选自《儒林外史》的。我窥了一斑而想见全貌,因此买来这本书。

对于范进中举,教科书的经典解读是,讽刺了这个官老爷的庸俗可笑,批判了人们好功名利禄、趋炎附势的可耻的社会风气。但是我不以为然。趋炎附势不就是趋利避害吗?趋利避害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不管是谁,试探人性是会失望的,对抗人性是会失败的。而功名利禄,哪个人不喜欢呢?人既然活着,就希望活得更好一些,功名利禄自然是让自己活得更好的资本了。

通读了这本书后,我总是觉得范进这个人,是个有血有肉的真君子,温柔敦厚,可敬可亲可爱。他后来官至学台,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我不知道嘲笑他的当代人,那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是从哪里来的?他和周进、匡超人、虞博士都是寒门出贵子的典范,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是穷人翻身的榜样。

他的励志故事,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努力读书,然后考个好大学,依旧是当今社会最公平最有效的实现阶级跃迁的途径之一。哦,在大概率面前,没有之一。发迹之前,贫穷落魄,不偷不抢,不坑蒙拐骗,不铤而走险,懂得隐忍图强。发迹以后,也没有作威作福,穷凶极恶,懂得提携后进,知恩图报。

作为儒林中人,他们是最有教养的,最守规矩的一群人。好到哪里去不知道,但是坏到哪里去还是知道的。他们也爱财,为了谋财也不择手段,作文www.yuananren.com但是谋财不害命,这是他们不会逾越的底线。生活在康乾时期的吴敬梓,以自己的阅历为线索,以前朝朱明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从洪武到万历两百多年间,儒士们的生活画面。这些人中,既有从寒士跃升成贵族的,也有从豪门沦落成贫民的。有上升就会有下降。只是社会承平日久,各阶层一直呈现着一种温和的态势罢了。

只有到了乱世崇祯年间,这种上下层的阶级流动才变得剧烈起来。很自然,小说是不会这样写下去的,也不符合它的主题。作者把儒士们的儒雅生活终结于万历皇帝的怠政,之后就不想再写了。因为儒林中人处在社会的中层,混好了,可以进入上流社会,混不好就会坠入下流。万历之后是天启和崇祯,上流社会继续骄奢淫逸,底层人民变得水深火热,中间阶层每况愈下。儒士们穷得叮当响之后,也就斯文扫地了,终于纸包不住火了。

据正史记载,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流寇农民军,为了混口饭吃,所到之处,对于当地的皇族,不管是男的还是女,老的还是幼的,站着的还是跪着的,求饶的还是不求饶的,无不残灭。后来,经过两百多年养尊处优的百万朱明皇族,在农民军和八旗军的先后绞杀下,灰飞烟灭了。所以,阶级固化在中国从来就是个伪命题。当然了,小说没有这方面的叙述。

时代进入到今天,改开已经几十年了。据说,新的贵族又诞生了。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意识形态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中,如果先富不能带动后富,这些贵族能维持多久呢?《儒林外史》这本书,我已经通读一遍了。如果让我再读一遍,照样会有很多生僻字不认识,那时又要重新查字典,或者打开手机去百度。我很笨也不聪明,只是我已经没有动力去重温一遍了,因为世上还有很多书没有读,很多事没有做。倒不是说小说写得不生动,能畅销两三百年的书,绝对是好书。

也许以后会慢慢淡忘书中的人物和情节,甚至全部忘记,仿佛从来就没有读过一样。这不要紧。因为这部小说本身就是虚构的,记住了,也不是真的;因为人生如梦,更何况是梦中梦,梦醒了,就应该淡忘梦本身。真的那么在意得失的话,自己也写一部不是更能记住?

1:《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300字

2:《狐狸列那的故事》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