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是巴士司机,退一步是神。
本来不想写这本书,但读书速度又没那么快。原本不厚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最后一篇《内勒的快乐度假营》还没有认真读完,因为接受不了自杀后在另一个死亡世界这样的设定,每看到一次“自杀”这个字眼都有种反胃的感觉,更何况他把死亡世界和人间描述得很像。
原来一个人心理脆弱的时候不太适合看残酷的文字,第二篇《墙上的窟窿》亦给我重重一击,乌迪想看天使飞,从背后轻轻推了推天使,却没想到天使像一袋土豆那样直坠地面,乌迪这才明白,天使告诉他的一切都是假的,他甚至不是天使,只是一个长了翅膀的骗子。看完最后一行字,我感觉心里有个黑窟窿,就是那个地面,咚地一声闷响压得喘不过气。
作者怎么这样呢?我分不清是他的问题,还是我最近心态有问题。还有一些很赤裸的文字让我略感不适,平时不是不能接受这样的风格,但在心里一片漆黑的时候还是想看点不那么苦涩的故事,或者不要以如此直白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能再深邃些,思考的过程会抵消这种直接的不适。因为短篇小说的篇幅,它来得太直白,也太快了。
说了这么多,还没提到书的名字——以色列作家埃特加·凯雷特的《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这是我第一次读埃特加·凯雷特的作品,据说他是以色列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作品被译成42种语言,风靡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被《纽约时报》奉为天才,曾挤下爱丽丝·门罗进入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大奖决选。这本书是他早期的短篇小说集。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是第一个故事,巴士司机是一个从不为迟到的人开门的司机,这是他的理念:如果他为迟到的人打开车门耽误不到三十秒,却会损失每位乘客累加起来的半小时。像极了那些信奉“迟到一分钟,耽误全班同学四十五分钟”的老师,但却从未见他们马上下课。生活中遇到巴士司机这样的人,可能会觉得有点“轴”,但他掌握着或走或留的决定权,你拿他毫无办法。
故事里还有个叫埃迪的人,他患了一种病,这种病导致他总是迟到十分钟。埃迪为了追求幸福,不愿迟到,吭哧吭哧地追赶巴士,作文www.yuananren.com这一幕勾起了司机的回忆——“多年以前,还不想做巴士司机之前,他想成为神。这是一段悲伤的回忆,因为司机最终没能成为神;但这也是一段愉快的回忆,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第二梦想,做了巴士司机。突然,那位司机想起曾向自己许诺:如果最终成为神,他将慈悲为怀,倾听所有,由他创造之人的祈求。因此,坐在驾驶座上,瞧见埃迪跪在柏油马路上,他简直于心不忍,并最终违背自己的理念和算数,打开了车门。”
这个故事篇幅很短,看到这里觉得很温暖,对巴士司机而言,进一步是巴士司机,退一步是神。也恭喜他总是实现自己的梦想。
埃特加·凯雷特是以色列作家,也是犹太人,可以看到他小说中经常出现上帝、天使这些宗教相关的设定,也有些比如“大屠杀纪念日”这种关于战争的词,所以也能理解他所经历的残酷、黑暗的一面。但我在读这本书时还是更偏爱温馨的小故事,除了巴士司机外,《砸碎小猪》也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不久前刚看了《狗十三》,里面家长对待孩子的模式有些相似。
小孩想要一个辛普森玩偶,爸爸怕他习惯于不劳而获,于是送给他一个小猪存钱罐,让它通过好好表现来获得奖励,就在一天天和小猪佩萨科森相处的过程中,它早已不再是个瓷制存钱罐,而是小孩最亲密的伙伴。这天,爸爸觉得攒的钱已经够买辛普森玩偶了,于是对他说“赶紧把小猪砸了吧!”小孩很不忍,多争取了一天,说“明天再砸吧。”爸妈离开后,他抱着佩萨科森流泪,然后在夜晚把它带到了一片荆棘地,他觉得猪都很喜欢野外,就这样,把一只没有生命的瓷小猪放生了。“当我摸摸它的鼻子以作告别时,它只是冲我露出悲伤的神情。它知道,它再也见不到我了。”
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南辕北辙,希望孩子学会珍惜,又想要亲手把他珍惜的东西砸碎。这份天真终究还是属于孩子的天真,有点伤感,又有点温馨。
书中某篇小说里有句话“随处可见种种苦难,悲伤还来不及,谁还有时间来爱呢?”越是悲伤的时候,越想要更多的爱,随处可见种种苦难,已经如此悲伤,何不好好去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