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读后感1000字

一直不太敢打开这本书,仿佛不掀开,就不会直面切尔诺贝利事件带来的悲伤与愤懑。但那些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总要有人去了解,而且要让更多人铭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作者从历史和事件同时代人的角度展开了这次核事件的叙述。而序幕拉开的地点,不在苏联,而在瑞典。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当辐射已经扩散,其他国家来质问时,苏联当局仍持否定和沉默的态度。对比当初建立核电站的信誓旦旦与沾沾自喜,还真是讽刺。为什么一定要建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呢?一方面是为了带动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当北约与华约对抗,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急需核建设,在各种政治经济形态中站住脚跟。当然,还有些官员想趁着切尔诺贝利的建设升官发财。整个第一章弥漫着飘飘然的感觉,面对核电站的众多争议,他们有点过于自信了。人们常说“居安思危”,心中没有警钟,只会让更多人深陷灾难的废墟。

《切尔诺贝利》.jpg

“切尔诺贝利事故所释放的核辐射总计5000万居里,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所释放的核辐射量的500倍”。那些饱受核辐射的儿童、孕妇、事故清理人们,不是面临着生命的威胁就是遭受着病痛的折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的消防员、医生等英雄们,值得致敬。但那些当事故发生时推脱责任的人,也必须追究到底。这个让很多苏联科学家骄傲自豪,很多文学家篇篇歌颂的核电站,究竟为何会爆发?事故发生后,面对国内外的舆论压力,苏联当局把核电站负责人以及爆炸当晚值班人员推出去顶替罪名,而切尔诺贝利石墨反应堆的设计者的责任却闭口不提,毕竟苏联政府引以为傲的领先科技怎么能有问题呢?然而看过作者对事故发生前后详尽的记述就知道,不仅仅是核电站本身的设计问题,苏联当局对整个核电站的运营也存在很多纰漏。为了追求核电站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断下令推迟缩短必要的停堆排查时间,从一开始就漠视了安全问题。事故发生后也未及时疏散人群,甚至为制造安全的假象,照常举行了劳动节游行狂欢。从始至终,核电站的运营权都在不懂核技术的政治领导人手里。“这不仅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更是苏联自身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不良运作所照成的”。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发生加速了苏联的解体。那些遭受核辐射影响的人们站出来游行示威,识破政府虚假谎言的他们已经对苏联当局彻底的不信任。作文www.yuananren.com他们呼吁关掉所有的石墨反应堆,经济效益在环境保护面前微不足道。然而当反应堆真正关闭后,社会能源的稀缺,经济的衰退让人们又陷入了饥饿贫穷的境地。经济与环境的平衡发展,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命题。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依赖核技术作为能源生产,保卫国家安全。核电站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但切尔诺贝利事件不仅仅是历史,也有可能是未来,如果不能警钟长鸣,丧钟就会为我们而鸣。作者最后提出切尔诺贝利事故尤为重要的一条教训就是消除孤立主义,保持紧密的国际合作。但愿这条教训能成为每一个国家的共识,不仅仅是核安全问题,在面临全球变暖、新冠肺炎这种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时,每个人都要放下狭隘的民族主义,共同致力于全球的安全发展。

1:《学霸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2000字

2:我的同桌有超能力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