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青花瓷》,读到的是一个婉转动人的故事。
故事中间穿插了青花瓷、书法、仕女图、泼墨山水画等众多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又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一番认识。既奠定了故事的古典基调,又独立出于文章成为一大亮点。故事中的主角,我且理解为一名娴雅的古典女子。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便为这位古典女子的出场留下了伏笔。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这一句,就好似故事从开始的一笔一画,再到铺满白纸。又似作者心上那一片被慢慢填满的空白。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作者端详着手中的青花瓷,展现在眼前的,是瓶身那栩栩如生的牡丹。它犹如在现实中那样娇艳欲滴,像极了初见时女子的容颜。屋子里檀香的烟徐徐升起,透过木窗,将作者的心事慢慢揭示。
不知何时,作者已然放下青花瓷练起了书法。只是作者在写满半页宣纸时想起那位女子,心思全乱,再也写不下去,便就此搁笔,放任自己去思念。让那已经飘远的思绪渐渐回笼,向读者详细展示那段回忆……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作者来到青花瓷前,看着瓶身上了釉色的仕女图。当他准备细品那些许的韵味时,脑海中却突然浮现出女子嫣然一笑的画面。女子那笑颜,虽不足以惊心动魄,但也如牡丹含苞待放般满是惊艳,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当作者回过神时,眼前哪还有半分女子的笑颜?她的美如烟一般缥缈,一缕缕飘散,去到了作者遥不可及的地方。
想到这里,作者刚因为想起女子笑颜而上扬的嘴角,又慢慢挂上了一丝愁绪。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没有烟雨天,就不能烧制成最上等天青色的青瓷。没有你,我的人生就或将留有遗憾。就像烧窑里的青瓷在等一场烟雨一样。作者在等着女子的出现,等待能够上前与她相遇。作者看着瓶底署名飘逸的字体,将心里盼望相见的心思收敛,就当做为了遇见她的愿景而留下的伏笔。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天青色的青瓷在等烟雨,作者在等女子,只为和她相遇。天色渐暗,时光飞逝,浓浓的月色仿佛要道出故事的结局。想到这里,作者已心生愁怨,心想:作文www.yuananren.com或许是见不着她了吧。她就像传世的青花瓷那样,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美丽,眼里始终带着笑意。作者拿过瓷碗,看着白底青花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就像深藏在心里的女子又要浮现于心上。放下碗继续临摹宋体,落款时女子的容颜又浮现在眼前。她既像烟一样虚幻缥缈,又像绣花针落地时发出的声响一样细腻真实。
在作者如此日夜思念间,女子的身影已如周围的摆件一样闯进作者的生活,挥之不去。想要与她相见的心,也越发的急切。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窗帘外的骤雨急打着芭蕉。越过芭蕉,便看到院门门环上,那见证过时间沉淀而染上的点点铜绿。又是没有相见的一天,经过了岁月的沉寂,相见之事已成心疾。作者想:终究还是在这江南小镇惹了你,有了盼望相遇这种逾越的心思,所以才招致了如此相思之苦。
自此,女子如同泼墨山水画一般从墨色深处隐去,不再相见却隐于心底。最后,作者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结尾。告诉我们,他心里虽然还是盼望相见,但是也无奈与女子始终不得相见。
就像浓浓的月色早已揭示了结局。她就像传世的青花瓷一样独自美丽,眼里始终带着笑意,只能远观而不能上前打扰。
于是,作者将这份情意隐于心底,不再执着于与女子的相遇,独留那一份美好。回想起来,脸上也是因为欣赏那份美好而展现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