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演变》读后感1000字

建成遗产涵盖了包括建筑、城市和景观在内的建造型遗产,对建成遗产保护的研究和普及,以及对建筑遗产生存状态的关注和保护,已经日趋成为学术界的普遍共识并逐步为大众所重视。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城乡建成遗产研究与保护丛书”正是基于对建成遗产的深度专题研究,从而实施保护与再生工程。

《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演变》.jpg

其中陈曦所著的《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演变》(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一书,高度重视建筑遗产作为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社会属性,积极应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诉求所提出的挑战,系统考证建筑遗产现代保护思想的形成历程,从而论证保护思想的演变逻辑及动因,阐明保护思想的当代走向,对中国建筑遗产保护思想进行反思,并探讨了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筑遗产承载着多元性历史文化的建筑成果部分,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城镇面貌个性化差异的丧失,这种情况下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显得刻不容缓。作者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从不同阶段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对建筑遗产保护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出发,指明保护理念产生的源泉是对历史的批判性思考、对现实的映射。

作者继而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角度着手,分析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护思想的流变,研究观念与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保护思想的不同观点寻求合理性的依据。作者还讨论了西方的保护思想对我国的影响,详解了立足我国语境和时代精神的“中国式修复”这一概念的特征与内涵及其发展前景。在这样的架构下,全书以“为什么研究保护思想史”设问,从建筑遗产的定义入手,讨论了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价值论、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工具论、理性的反思与发展、对中国保护思想演进的反思,

从而清晰、全面地梳理了建筑遗产保护理念的历史演变。全书以历史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和文化人类学方法为主要方法论。作者的研究理路,作文www.yuananren.com一是分析保护思想的历史演进,根据保护理念的类型特征将其归纳到各自的历史阶段,整理遗产保护范式的转变,在阶段性特征的总结中理顺保护思想的发展脉络;二是在观察和比较中,找出东西方语境的差异和东西方保护思想在价值和工具层面的差异,在分析西方保护思想传播情况的基础上探索当代中国修复实践;三是运用解析法,如以实践理性、技术理性、程序理性的分别分析,来阐释不同层面理性的趋同,再如对价值论的哲理基础、历史观念、审美意愿、社会选择等要素分别阐述,剖析价值理性的共识;四是在哲学、美学、社会学、科学的交互语境中,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的互动关系中解读建筑遗产保护思想,即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思路;五是在当代保护的几个案例,如战后重建、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吴哥窟巴戎寺、台湾鹿港龙山寺等个案研究中总结当代建筑遗产保护语境的转变。

多种方法论的应用为保护理论的发展,以及保护思想在价值和工具层面的论证提供了充分的论据。纵观本书,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再生、人文与科学、技艺与技术等概念在保护思想的流动中形成了融合统一。特别是西方保护思想引入我国后所产生的反思与借鉴、解构与重建,对于本土语境下保护思想的不断完善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中国式修复、从标本走向“活化”、传统建造技艺与现代保护技术的结合,等等,对于当前中国建筑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书中所倡导的保护思想对建筑遗产乃至建成遗产保护都具有丰富的参考价值。

1:《百年孤独》读后感600字

2:《推拿》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