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际创伤》读后感2000字

我们还在原谅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吗?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各种心理学也是层出不穷,各类的暴力案件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我们在解读这一现象的时候也总是离不开“原生家庭”,而为何“家会伤人”,“原生家庭创伤”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心理学硕士也是壹点灵平台心理学专家的金尚在这本《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际创伤》中提出很多新颖的观点,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早年生活中经历的长时间持续的,属于养育者人为的复合型心理创伤,就叫做原生家庭创伤。而心理创伤不仅仅是精神上的问题,更是与身体有紧密的联系。人们会被吓得动弹不得,会变得无助甚至瘫倒在地,进而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

中国的权威报告指出:每4个成年人,就有一个童年遭受身体虐待。67.1%的家长曾在情感上虐待孩子。我们在童年阶段遭受的虐待所造成的后果是,我们将会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成人阶段,并终生与心理创伤问题做斗争。

《走出原生家庭的代际创伤》.jpg

代际创伤事件不仅会对亲身经历创伤事件的当事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还会继续以某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当事人的后代,不断地进行强迫性地重复和轮回。那些创伤记忆一般都是一种零零碎碎的回忆,那些负面的、凌乱的感觉和情绪以片段形式被储存了起来。我们的记忆也许会出错或变形,但那种情绪和感觉是准确的。

那疗愈代际创伤要哪些步骤呢?

一,重建安全感,虚拟爱之疗法。

心理创伤夺走了受创伤者的安全感,疗愈第一步就是恢复受创伤者的安全感。

爱是生理需求,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哇哇大哭,被妈妈抱起,会立即停止哭泣。书中也指出婴孩如果没有受到养育者给予的抚触和拥抱等爱的语言,他根本活不过90天。

可是爱还能虚拟嘛,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嘛,金尚老师说,一个受过父母伤害的成年人,回想起幼年时受到的伤害,凄凉感会油然而生觉得自己的生命毫无意义。可是在人类社会潜意识里一定是爱子女的,没有人类的爱,新生儿是活不下去的。所以你能活下去是得到过爱的,否则人类的社会会倒退。虽然有的父母不一定能够意识到并给予承认,但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子女活的比自己好。

二,哀悼失落的童年,臣服当下。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愿去面对悲伤的过往,尤其是那个不快乐的童年,

而金尚老师说,要修复我们内心的创伤,就必须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哀悼,经历了那些漫长而同款的悲伤,才能从笼罩在自己人生的灰色基调中解脱出来。

只有经历了完整哀悼过程的人,才能够更好更快地从丧失中恢复伤痛,振作精神,鼓起勇气,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武志红也说过,哀悼是完结悲剧的终结力量。

三,消除内疚感,重建清白感。

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父母说得,“我都是为了你好”,而这句话就像一把枷锁把我们锁在了他们为我们预设的人生里,而父母靠着这句话干涉了小到我们穿什么衣服,大到我们的人生选择我们的婚姻选择。

而自古几千年来的“养儿防老”的思想让我们觉得父母恩情大于天,也让已为人父母的我们觉得要让他们学会感恩,也把恩情挂在嘴边,作文www.yuananren.com让我们一生活在对不起父母恩情的愧疚中。书中说到,养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父母要孩子,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是为了自己的需要。如果父母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并不会有付出感,而是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不会要求孩子感恩、回报自己,他们真心希望孩子幸福。所以比父母活的好,我们问心无愧,生命自天赐,我们无须愧疚,爱不是用来回报的,爱是用来传递的。

四,消除羞耻感,重建价值观。

“”想要与自己和解,就要原谅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不是原谅他们,是为了放过自己”,网络上这些话屡见不鲜,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装大度,逼着自己去原谅那些伤害我们自己的人呢?

今天看过金尚的书,她说,对于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不必原谅。

心里突然觉得松了口气,我们不必纠结。伤害就是伤害,痛是实实在在的痛,为什么我们要主动寻找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去原谅他们呢?

即使是父母,我们也不必要与他们和解,甚至我们是在与自己的“内在父母和解”这个“父母”不是实体形态的父母,他们只是带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载体。在形式上,我们仍可以与父母远离,不交流、不沟通,接受内在父母的父母,就是接受自己的过去,接受自己的生命,认可自己是这样的存在。

内在父母是家族几十代、几百代的生命正能量,是神奇的大自然。和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做回真的我,接纳自己,爱自己。

五,寻找人生和生命的意义。

我们多多少少都有着未愈的创伤,我们的人,从来都不是完美的,我们的一生都在治愈自己。孩子是我们父母最好的心灵治愈师。我们未愈的创伤,会通过孩子显现出来,当我们满足自己的孩子时,这些当年我们未得到的需求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疗愈了我们内在的小孩,我们同时又会内化到孩子内心中,影响着他们。所以让我们保持快乐,才能传递给孩子,给他们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1:《不平等的代价》读后感1500字

2:《枉死城事件》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