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读后感1500字

作者:朱古力。以前教课的时候很喜欢引述日本作家的自杀风潮。太宰治自杀未遂过几次,最终和情妇成功自杀。三岛由纪夫才气逼人,和川端康成互相欣赏,因为没得诺贝尔,又煽动军国主义失败,切腹自尽。

川端康成得奖以后感觉人生没有指望,选择自杀……好像日本作家有种把自杀终结当成美学的传统,还有更早的前辈,写出《罗生门》的芥川龙之介。总之当时自杀可能是某种抉择和潮流,而《人间失格》可以算是太宰治某种自杀宣言。被后人总结出那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但不是他本人说的)。

这个可以理解为太宰治美学。太宰治是一个极度敏感的抑郁人士,首先毋庸置疑他的写作才华。这个很早就被日本文学界公认,他的诗和短篇经常给人惊艳的感觉。他出身富贵,但随即赶上革命,也算家道中落,但少年成名,一直有文坛的很多人珍惜他的才华。

说起来这里也有个八卦特别好玩,三岛由纪夫也是天才作家,他就很看不惯太宰治每天卖惨卖丧,说你这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健身解决……而三岛由纪夫本身是很爱健身的,虽然瘦小,但肌肉练的不错,还爱拍裸照。真的练的可以。

《人间失格》.jpg

三岛由纪夫也是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但他可不是因为情绪悲伤,而是等待机遇。所以这就相当于革命小将不断质问资产阶级:老百姓都吃不饱饭,你有什么好悲伤的……

让我们来看看太宰治的长相:非常颓废,但也能看出来很斯文很帅气。那么面对异性缘,你们猜谁会更受欢迎一点?

当然是太宰治了,三岛的才华估计只有懂的人懂,那会儿女性可能还没那么着迷肌肉,而太宰治经历过大富贵,又经历过衰变,某种意义上也相当于红楼梦里的曹雪芹了。所以太宰治一直是有情妇的,尤其是那种丧丧的感觉,又才华横溢,估计能激发很多女性的母爱。他是一心求死,觉得活得凄苦。在他看来死是解脱。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再来看《人间失格》。这本书的文字毋庸置疑是好的,看上去是把大量客观表述的正常的事,在主人公看来悲痛万分。这种悲痛,夹杂了对自我非常高的厌弃,这些厌弃又不是那种纯粹自恋,而是对美的极致渴望。尴尬也在于,在日本,极致追求是他们的美学本质。所以整体来说,就是一个渴望极致美的人,在知道自己没法极致以后,悲痛莫名,对自我厌弃,看待万事万物都是灾难。

太阳在他眼中,大概也是金色恶魔。他不是不愿,而是不能融入现实很好的生活,这种不能又激发他特别强烈的自我厌弃。而太宰治非常本能地把这一切记录下来,无解而挣扎。渴求解脱。

这个在文学上也是了不起的某种实验,可以算小语种。太宰治的才气有是有,但不够恢弘,不够求索做大作品。论变态和极致,那还是得看陀思妥耶夫斯基,作文www.yuananren.com他明明就是个变态人格,但真的把人间罪与罚,挖到极限。给你们看看这位大师的长相,是不是非常文如其人?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惨,早当年搞社会主义,差点被沙皇枪决了,刀下留人以后在西伯利亚流放,这个性情和创作都是在苦难中慢慢养成的呀。

说回太宰治,他这个小说,其实非常接近本能地记录了受过高等教育的抑郁状态的人,试图努力,但一切都是徒劳的过程。他是以文学家的状态记录下整体的抑郁。这个抑郁不仅仅是个体的,也有时代的。当时日本正经历某种不断打掉富贵的思潮,这种革命固然好,但也不断在推翻和毁掉留下来的不错的文化。太宰治无法接受这样的改变,又找不到出路,全部归纳为自己的问题。

写完《人间失格》他大概会舒服一点点,但用处应该不大。最终他还是渴望解脱。

现在很多人喜欢这本书,可能是某种共通,青春期的压抑无处释放,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告诉你,你这才哪跟哪,我这都要死了还死不掉呢……看完以后很多学生会找到共鸣。会延续一些痛苦来时的宁静,我想大概是这样来阅读的。当然它的价值不只如此。

我自己阅读的时候,感觉非常非常非常累,非常疲劳。它不断放大外界的恶和绝望,是观察的视角自己出了问题。但看下来休整一下,大概沮丧个一周,你会感激这次阅读,慢慢获得某种能量。有点像把你的坏血逼出来,脱胎换骨。

1:《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600字

2:《诡计博物馆》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