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妖怪故事》读后感3000字

现今谈起妖怪文化,首先我们想到的是《聊斋志异》、《搜神记》,还有日本的《千与千寻》、《阴阳师》等。从漫画到电影,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通过作者的笔触跃然纸上,不断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妖怪形象。

文字和漫画的描述,为我们对妖怪的认知提供了固有形象。提到聊斋我们想到的就是身段婀娜面容姣好的美人,提到汤婆婆脑海中就会出现那个大脑袋大鼻子的矮个女巫,提到日本巫女就是穿着红白巫女服的美丽圣洁的女子,典型代表就是《犬夜叉》中的桔梗。

这些形象的塑造,是作者从各种传说典籍中的描述中获得,然后加以自己的想象点缀,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角色模样。

在近代,日本通过电影、动漫等载体推出了各种妖怪形象和故事,推动了日本妖怪文化的发展。随着市场的增大和认可,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文化效益。像治愈系的妖怪动漫《夏目友人帐》,推理和妖怪故事结合的《少年阴阳师》等,都出现了很多妖怪形象。其中有些妖怪形象对中国观众来说并不陌生,甚至还有些熟悉。《少年阴阳师》中出现的穷奇,就是直接以《山海经》中的妖怪形象和名字出现。日本著名妖怪研究专家水木茂曾经说:“论起日本妖怪的起源,我相信至少70%的原型来源于中国。”号称八百万神国的日本妖怪原型大都来自中国,由此可见,中国的妖怪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中国妖怪故事》.jpg

中国妖怪文化自古以来便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文学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如为我们所知的《搜神记》、《聊斋志异》、《山海经》等等。志怪书籍和故事多的让人眼花缭乱,很难系统的归属妖怪种类和故事。于是《中国妖怪故事(全集)》便应运而生,作者张云搜集了中国历史中的各种典籍,汇编成这本堪称中国妖怪大百科全书的书籍。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的作者张云,是一名80后青年作家,自号“搜神馆主”。因为对妖怪文化的热爱,张云从浩瀚的历史典籍中搜寻各种妖怪故事,前后历时十年,呕心沥血汇编写出了这本《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同时他还创作了《赤焰苍云》、《山都·幽怨之铃》、《鲸背上的少年》等文学作品。

张云在《中国妖怪故事(全集)》中,将文学典籍中的妖怪分类重整,按妖、精、鬼、怪四个部分进行整理分类,引用典籍近300部,共记录1080个妖怪故事,并标注了每个妖怪的文献出处,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可靠性,是目前国内收录妖怪种类最多、最全的书籍。

一、妖怪的分类

我们看西游记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孙悟空大叫一声:“妖怪,吃俺老孙一棒!”然后就跳了出去。但有的时候他却会喊:“妖精,吃俺老孙一棒!”那么到底妖精和妖怪有什么区别呢?我一直想不明白这个问题,直到看了《中国妖怪故事(全集)》,才明白妖精和妖怪之间的区别。

干宝在《搜神记》里面提到,“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对什么是妖怪进行了范围界定,并且解释了妖怪产生的原因。

通常将那些很怪异很反常的现象和事物都称之为“妖怪”,“妖怪”是超出人类认知的存在,并且有一些共同点。

首先,“妖怪”必须是一些反常的现象或者事物。比如说人都是在地上走,但突然有一个人在天上飞,这个人就会被称作妖怪。

其次,“妖怪”必须依附在一些具体的实物上面。动植物、笔墨纸砚等,都可以成为“妖怪”附着的对象。

第三,“妖怪”必须能让人看到或者感受到。眼睛看到妖怪的样子,或者听到妖怪的声音,甚至就算不出声也能与妖怪进行对话等。主观上要能证明妖怪的存在。

我们常说的“妖精”,实际上是分为“妖”和“精”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现象。《中国妖怪故事(全集)》结合历史典故,将妖怪的类型进行了整理和分类,总结出妖、精、鬼、怪四个大类。

“妖”是指动物化成人的形态出现,或者人的身体出现了变异,与常人不同,从而变成了妖怪。例如狐妖、狗妖,就是动物化成了人的形态出现在人类社会中。书中介绍了一种人化作的妖怪叫做落头民。

落头民是指人的脑袋脱离了身体自行飞走,没过多久就又飞回来继续和身体接在一起。落头民在头飞出去的时候不会死,等醒来后就不记得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落头民又被称为虫落或者飞头獠子。在干宝的《搜神记》和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都曾有记载。

“精”是指一些没有生命的物体化成的活物。例如石头、植物、钱币等。有些动物也会化成精。

区别动物是妖还是精的方法,就是看它所化成的活物的形态。以人类的形态出现就是妖,不以人类的形态出现就是精。

魂魄不散称为“鬼”,幽灵、亡魂等都属于鬼这一类。电影《画皮》中周迅饰演的小唯,讲述的是一只灵狐化作人形,披上人皮变成了人的样子。作文www.yuananren.com为了维持容颜而生吃人心。实际上《聊斋志异》中的画皮是一只青面獠牙的鬼,披上人皮化作一个美女,勾引并杀害了王生,最后被一个道士所收服。如果按照电影的设定,根据张云在《中国妖怪故事(全集)》的分类定义,小唯应该是一只精,而不是鬼。

书中对怪的定义比较模糊。把人们没见过的事物,或者明显异于同类的事物定义为怪。但像三头六臂、双头狗等属于基因变异的事物,又不能称之为怪。

以蛇为例。蛇是一种常见的动物,但是巴蛇就不常见。《山海经》中的巴蛇是一种巨蛇,能吞下大象那么大的食物,身长数百尺,叫声如雷鸣。巴蛇就属于怪的一类。

历史典籍对于妖怪的划分界限大都比较模糊,张云在《中国妖怪故事(全集)》中对妖怪重新进行分类,让读者对妖怪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再看到怪异的事物时,也能正确的区分它是属于哪一种妖怪类别。

二、百鬼夜行的起源

日本的平安时代被认为是“人妖共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灵异事件不断发生,国家有专门处理神妖事务的部门:神祗官和阴阳寮。阴阳师就是专门解决妖怪灵异事件的职业,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阴阳师安倍晴明。

平安时代的人们认为,白天是人类活动的时间,晚上则是妖怪的主场,所以就有了“百鬼夜行”的传说。

但实际上,中国有着更早的“百鬼夜行”说。

相传上古时期,黄帝巡游天下时他的元妃嫘祖病逝,黄帝便命令他的另一个妻子嫫母负责指挥祭祀。嫫母相貌丑陋,能够吓跑鬼怪,起到辟邪的作用。黄帝就给了她“方相氏”这个官位。从此以后方相氏就成了国家专门负责祭祀和驱邪的官位,并且流传下来,在唐朝时达到鼎盛。

唐朝时举行驱邪的祭祀游行,队伍由头上戴着高大冠冕,脸上戴着有四个眼睛的黄金面具,披着熊皮的方相氏开道,身后跟着十二个红发白衣,挥着鞭子的随从,再后面跟着五百个装扮成各种妖魔鬼怪的小孩组成。方相氏带领这只鬼怪队伍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门,寓意将百鬼驱逐出去,国家百岁无忧。后来这种游行传入了日本,就被演化成了“百鬼夜行”。

三、人妖不能共存的时代

因为妖是异于常识的存在,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是没有容身之地的。即使没有任何伤害人类的行为也不容于世。

《中国妖怪故事(全集)》记载了清代时期一个孤寡老人周氏,没有家人子嗣,靠要饭为生。后来家里来了个自称东仓使者的妖怪,见老太太可怜,就开始赡养她。

邻居见老太太有吃有喝不再要饭,纷纷起了疑心,怀疑老太太家有妖怪。后来大家找来道人,将东仓使者打死了,从此以后老人又过起了要饭的生活。

张云汇编整理的《中国妖怪故事(全集)》,不仅为读者展示了史上最全的妖怪记载,而且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封建社会的风俗面貌,从小故事中体会封建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状。同时还为妖怪爱好者和写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具有很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中国妖怪故事》读后感3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挪威的森林》读后感600字

2:《毒枪手》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