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悦读的静谧时光
本是格雷厄姆•格林为电影而写的剧本,同名电影《第三人》在1949年上映并获得了一致好评,后来电影获得的奥斯卡奖、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等多项大奖也向我们证明了它自己,“《第三人》是精彩、阴郁、华丽的经典之作,不同文明的力量在这里反复碰撞。”我想《时代周刊》给了《第三人》最精准的概括。
战后的维也纳,满目疮痍,在这里,马丁斯遭遇了挚友的葬礼。
二战结束后,马丁斯——一个西部小说作家,受在国际难民办事处工作的挚友哈利之邀,来到被四国强占的维也纳。这时的维也纳,是一座满是断壁残垣的城市,毫无尊严。这个城市阴冷又令人伤感,在这里,马丁斯没有能等到哈利来接他,他找到哈利的住处,却被邻居告知哈利于昨日死于车祸。马丁斯辗转找到墓地,赶赴这场与挚友最后的约会,他看到了哈利的朋友、女朋友,甚至还有一位警察。葬礼后与警察的谈话中,马丁斯被告知哈利因为参与黑市交易正在被警方调查,并极有可能被判以长期徒刑,还没从悲痛中走出的马丁斯对此难以接受,他相信那位“二十年里都当成英雄一样崇拜”的朋友,并决心调查事情的真相,还他清白,“我要一直待在这,直到我证明他们错了”。
当调查中出现了可疑的“第三人”,当一切变越越来越扑朔迷离,马丁斯该何去何从?
对朋友的信任,让马丁斯充满了气力,凭着作家的直觉和敏感,他相继走访了接触到哈利死亡的所有人,标注者“哈利的朋友”的名片像是芝麻开门的咒语,帮助他顺利的见到了他们。他们是哈利的女友——安娜;哈利的两个朋友——库尔茨和库勒,在哈利出车祸时在他身边的人;温克勒——哈利的医生,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所有的调查都显示哈利的死只是一场意外,而这场意外让他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可这些真的就是事实吗?“光滑的欺骗之墙没有在他的随意乱摸的手指面显示任何真正的裂缝”,直到他杀了个回马枪,又一次来到哈利的住所,访问了哈利的邻居,于是疑点出现了,哈利车祸现场除了两个朋友之外,还有“第三人”。他究竟是谁?担任了怎样的角色?为什么被隐瞒?哈利的死究竟是意外,是谋杀,还是别的?而这一切在后来邻居的死亡的衬托下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如果哈利的朋友已经不能再被信任,马丁斯又能从谁口中寻求真相,他毫无方向的漫游在街道上,不知该何去何从,可此时,身后一直跟踪他的人被忽然的灯光照亮了脸庞,那个人,竟然是哈利。
摩天轮上的谈话,将一切事实摆在眼前,一边是友谊,一边是正义,马丁斯会如何抉择?
哈利的出现将马丁斯的信任打破,他知道有些事情是他理所当然了,他通过哈利的朋友约见哈利,在摩天轮上,他们进行了重逢后的第一次交谈。“人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打击会在何时到来”,而这一刻,对马丁斯的打击来了,他终于清楚了一切事实。在国际救援组织担任重要职务的哈利,在黑市里进行着“盘尼西林”——这种要求只供给军方医院的药品的交易,更恶劣的是,他们不是低买高卖,而是将药品加入杂质以追求更高的利润,而这些不合格的药品导致了大量儿童的死亡和精神疾病,哈利才一步步进入警察的视野中。为了摆脱警察的追踪,他策划了假死事件,而这一事件中,唯一的变数就是马丁斯——他的朋友,马丁斯的执着与信任将他的计划打乱,并将他推入危险。
摩天轮上推心置腹的交谈成为割裂友谊的那柄利剑,马丁斯答应配合警察抓捕哈利,哈利如约而来,一头撞进了警察们的包围,他在维也纳的下水道中上演了极速逃脱,然而这一次好运没有站在他这边,他开枪、逃窜,却最终死于好友的枪口之下。后来,在哈利的第二次葬礼上,没有人流眼泪。
马丁斯保留着自己的那份纯真,在复杂的成年人的世界里坚守着自己的底线。
马丁斯是感性的,他相信友谊,那是他为什么在哈利的第一次葬礼上像个孩子一样哭泣,也是为什么后来发生的事情对他的打击如此之大。当摩天轮上升到最高点时,作文www.yuananren.com哈利说出了这样一段话:“别耸人听闻了。往下看。要是其中的某个小黑点不再移动了,永远不再移动了,你真的会为之惋惜吗?如果我说下面每个黑点停止移动你能得到两万磅,老伙计,你真的会对我说留着我的钱——而且毫不犹豫吗?还是你会算计一番,看看你能忍心舍弃多少个黑点?……”我想从这一刻起,马丁斯那些被事实所引发的心神不宁、那些震撼,统统被沉淀了下来。也许马丁斯从未长大,他的心里还住着那个纯真的少年,尽管身处复杂多变的现实,还愿意用真诚面对一切。
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是否也会降低我们做人的标准,磨灭我们的人性呢?我们承认,长大无疑是伴随着疼痛的,而这些疼痛不是为了将我们变得面目全非,而是为我们能够抵御世间的磨炼、伤害而穿上的盔甲。这个世界很复杂,可我们也要学会停下脚步去思考人生的本意,只有内心保留那份纯真,保留起点时的热情,保留前进时的那份初心,才真的可以无畏无惧,勇往直前,因为,你的心中自有公理。
最后,愿我们都可以初心不改,纯真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