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山·伏击》读后感1000字

在六月夏季的草原收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寄来的2020年第一期《当代》时,被红色封面上《伏击》所吸引,作为军事题材小说,以往在我们的阅读经验里大多都是将战争置于“正义”和“非正义”的二元对立系统话语体系中叙述,一般情况下对抗日、解放军民斗争在娓娓道来的文本里进行了真实地呈现,但是读者对这样的作品看的多了免不了产生“乏味”的情绪,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伏击》主要具有以下两方面书写亮点。

《英雄山·伏击》.jpg

1、独到细节描写。

可是今天摆在我面前的这部《伏击》却不是这样的,当花时间读完的时候让人眼前一亮,似乎有贾平凹之《秦腔》、阿来之《空山》水墨画写意的韵味,不再是二元结构的叙述模式,也不是单一的宏大叙事和史诗精神,通过整部小说作者力图从个性化、多棱镜的角度切入对战争的叙述,这样一来读到的人物不再是脸谱化、故事不再是传奇化,在《伏击》中没有一个战争场面、一个国共双方的将军到士兵是单一在为了抗日而抗日,也是在经历着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另外小说里对主人公到陪衬人物易水寒、凌云峰、谢谷、乔东山、蓝旗等的描写都是叙述到了日常生活中具有生命力的大量细节,这也似乎可以看成是《伏击》的亮点之一。比如,对易晓岚在“西训团”如何克服心理障碍跳木马、更名易水寒潜伏到红军冒充凌云峰、在学习班宣传队乃至到后面参加大大小小的战斗,这些细节围绕着人物的言谈举止、性格命运,让人觉得国共双方的人物不仅是为了信仰而战斗,更是生活在他们那个岁月,也享受和品味着时代赋予的孤寂、隐忍,回到个人生活中也是有血有肉的个体,这样的独到细节描写和鲜活的历史结合起来,使小说既有了对具体战斗场面瞬息万变的刻画,也真实的还原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进程,拒绝了“高大上”的描写,让《伏击》具有了可读性。

2、个人化的叙事。

比如在都梁的小说《亮剑》中,还是徐贵祥《历史的天空》到今天的《伏击》,作者是从个人化的叙事角度切入对战争故事、人物的描写,这样也就具备了一副中国水墨写意画的韵味、苏州园林式的意境,比如,对蓝旗的叙述从刚开始的戏班子、“西训团”一直到执行特殊人物,再到红军合作社、参加几次战斗,对她心理变化、思想认识、性格命运、个人遭遇的大篇幅描写,就是用小说艺术的手法将个人命运置于真实的历史进程中,书写了个人命运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为了不负信仰的际遇和到个体成长不断成熟需要不断付出、历练的过程,使蓝旗的形象既饱满,又鲜活。作文www.yuananren.com这种个性化的叙述,是作者在进行取材时有效规避了以往历史军事题材小说宏大叙事的惯常模式,而是注重选取历史的时间段中的日常、细节,更加赋予了人物生命的气息、战争带给小人物的残酷、命运的无常........

另外,《伏击》中对每个人物的描写,也许是因为作者个人化的叙事缘故尤为活灵活现,当你读他们的时候总的感觉就是小说挖掘出的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似乎你也不知不觉中经历着他们的无奈和痛苦,一个个“小我”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着。

曹有山80后,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英雄山·伏击》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第一次和朋友野餐》读后感300字

2:《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