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教授戴建业在一次回答观众关于教育问题时说:“整个现在的社会,全社会,都面临着一种教育焦虑,我们的教育对我们的后代缺乏一种平常心。华人的文化圈普遍存在这个问题。”
不光是华人圈,受儒家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韩也是如此,很多人从怀上孩子就开始焦虑上了,各种早教班,生了孩子之后又开始奔波于各大教育机构,补习班,理由只有一个——“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韩国时尚品牌从业者,辛有美,也是一位有教育焦虑的妈妈,她在生下女儿之后,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积极报班,每天手忙脚乱,疲于应付。
直到她遇见了ZUT——一个优质的法国艺术品牌,主要进行各种儿童绘画和布艺制作活动。为此,她前往法国,深入地了解了法国的启蒙教育,法国之旅改变了她的教育理念,也消除了她的教育焦虑。之后她将在法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了《艺术游戏力》这本书。
一、用美术接触所有知识
通过美术接触到的所有知识都会成为直接或间接经验,这样学到的东西孩子能够记得更长久。
在法国的幼儿园,孩子们学习知识都是通过美术的方式进行的。学校会以“观察——触摸——体会——表达”这四个阶段为基础,让每个老师根据自己擅长的东西去灵活设计课程内容,因此每个班级的上课内容都不一样。
虽然每个班上课的具体内容都不一样,但总的原则都是围绕语言活动,体验活动,身体活动和美术活动来对孩子的五感进行刺激,锻炼。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是主体,是主导者,参与者,教师仅仅起一个引导的作用。比如,在学习情感课程的时候,教师会让孩子们用黏土在纸上捏出各种表情,以这种游戏的方式刺激她们的触觉和视觉。之后教师会让孩子们把她们的作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父母这个时候通常会夸奖她们,并通过实际行动来表现,把孩子的作品放在客厅或者家里显眼的地方展示,当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时,会鼓励孩子向客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不评价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作品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比起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来说,孩子是弱势群体,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极其脆弱,父母不经意的一句批评,蔑视,满不在意,都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在法国,孩子们可以在幼儿园享受到集体学习的幸福,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受到认可和尊重,因此他们觉得上幼儿园是一种享受。
孩子们在幼儿园通过创意活动收获了自我表达的机会,在幼儿园向其他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家里向父母讲解自己作品的创意和内涵,此时,如果孩子的作品没有那么出色,父母通常也会给予鼓励,因为大人的鼓励可以给孩子带来自信,可以让孩子更加自由地发挥创意。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完全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不用担心谁会批评自己和作品,可以放任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自由自在地画画。
这种不评价的教育不光体现在结果上,更体现在起点和过程中。幼儿园的老师会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主题,等到他们产生好奇心想做些什么的时候,作文www.yuananren.com再让孩子们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会对孩子们的想法做任何评价,只是鼓励他们要有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法国,父母对孩子作品无条件的赞赏和有诚意的重视,是给孩子最好的爱和鼓励。
三、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去尊重
中国式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物品,小时候一味的忽视了孩子的各种感受和需求,美其名曰“我都是为了你好”,长大后却责怪孩子不够懂事,殊不知,孩子懂事的前提是他得到过足够的尊重和鼓励。
在法国,父母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大人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份美术作品,再把它贴到家里显眼的地方去展示,孩子会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尊重。
除了一起完成一幅作品以外,法国父母还会和孩子在同一屋檐下各自做各自的事。比如客厅的储物空间会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父母的空间,一部分是孩子的空间,桌子也被划分成两个空间,父母在工作,孩子在学习或者完成美术作品。
这一系列举动都是在告诉孩子:你是这个家里的一份子,爸爸妈妈没有因为你小就忽略你,客厅是和爸爸妈妈一起使用的空间。你有你的空间,爸爸妈妈也有我们的空间,你需要玩乐,我们需要工作,要互相体谅,互相尊重。
在《艺术游戏力》这本书中,介绍了很多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戏,介绍了法国幼儿园和法国父母是如何通过美术,游戏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但最打动我的,是他们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鼓励:孩子,世界这么大,你应该自己去看看。作者:穷极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