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家里和办公室都堆了好多书没看,所以很久没在网上买过书了。为了看看最近新出的书,于是买了两本销量不错的,《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比较了一番书的厚度和内容之后,我决定先读前者,就因为它更薄,能更快读完,而且书名看起来也更轻松。
事实证明,它确实轻松好读。全书由一位英国的前妇产科医生,也就是作者亚当·凯的日志组成,再加上作者极幽默,经常看得我笑出来,读起来就更有意思,如果不是每次读书的时间有限(当然也是因为读书速度慢),我想一口气读完也绝对没有任何压力。读完后我的感受是,庆幸自己读了,并且想要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内容与完全书名一致,是一本医生的日志。作者亚当·凯从2004年到2010年服务于英国医疗体系,从实习医生一步步升为副主任医生,他也因此记了6年的医生日志,书中的内容都是从这些日志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最多的就是生产手术和一些匪夷所思又好笑的门诊经历。虽然是片段式的记录,但我也能从中拼拼凑凑还原出一位英国妇产科医生的工作日常。
最大的感受就是医生的工作时间太长了!绝对比国内所谓的007还可怕。不仅要无偿加班,是否加班完全取决于当天门诊病人的数量以及会不会突然有急诊(没有急诊的情况不多),而且加班时间经常长到令人发指。作者就老是连轴转十几二十个小时,有一次甚至累到开车等红灯时睡着,被路过的好心人叫醒。
此外,医生几乎无法休假和请假。如果要请假,就必须自己找愿意跟你换班的同事,就算有幸找到了,也可能会被临时放鸽子,而导致自己不得不在朋友婚礼上半路离席,跑回去上班。甚至有的同事连结婚也只能请到下午半天假,早上做好头发画好全妆去上班,下班后直接去结婚。休假也无法消停,缩短休假时间见怪不怪。这导致医生几乎没有时间参与家庭生活和朋友聚会,我已经记不清究竟在书中看过多少篇作者放了女友和朋友鸽子的日志了。
除了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也很大,经常要处理各种紧急状况。比如产妇中途无法顺产,要马上进行剖腹产;生产手术中突发意外状况,要在几秒钟之内决定手术方案,不然病人性命堪忧;手术失败病人死亡等等。最后一种情况的压力是最大的,亲眼看着病人死亡自己却无能为力,医生会陷入自我怀疑、自责、愧疚等情绪,甚至需要接受心理治疗。
作者亚当·凯最后放弃当医生也与他经历的一起医疗事故有关。他在协助住院医生给一位产妇做剖腹产手术时,剖开产妇的子宫后发现孩子早已死亡,产妇子宫大出血,最后不得不摘除她的子宫,病人也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他在书中没有推卸责任,直接写道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事先诊断出产妇的胎盘前置。虽然他没有构成渎职,但却一直自责,如果自己再勤奋再细心一些,早点发现状况,也许就能救了孩子,让母亲免受摘除子宫的痛苦。虽然他在这次事故后继续上班,但在几个月后还是辞去了工作。看到这样一个敬业、专业、富有同情心、乐观、幽默的好医生最后以这种方式告别职业生涯,不免令人唏嘘。
书中还有许多悲伤的日志,病人的离世、朋友罹患癌症、同事不堪压力接受心理辅导甚至自杀、被病人无理投诉……好在书的内容十分幽默,我也确实有那么几次“笑喷”了。书的腰封上写的“3句话1个笑点”也是事实。虽然这些日志大多记录的是医生工作日常中的无奈,以及对英国僵化的医疗体系的吐槽,但即使遇到再苦再难的境况,最后他都能从中找出乐子,让自己,也让读者笑出来。我相信这不仅是他写出来的表象,他本人一定是个幽默、乐观又喜欢自嘲的人。作者最后辞去医生的工作,转行做了喜剧作家,这也算是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吧。
最后,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亚当·凯写出了一个英国普通医生的日常,让读者们了解到医务工作者的真实工作状况,作文www.yuananren.com而这也是他写作这本书的目的。2016年,英国政府决定对医生宣战,强迫他们工作更长时间,拿更少的工资,政府宣称医生们太过贪婪,他们做医生只是为了钱,而不是为了病人的利益,他再也坐不住了。虽然他已离开医院6年,但仍旧在生活中扮演医生的角色,看到路边受伤的小朋友会主动跑过去,会不厌其烦地为向他咨询怀孕问题的朋友解答疑惑,他仍然对自己的医生朋友们和前同事的遭遇感同身受。而他能做的,就是将自己的医生日志整理出版,让更多人了解医务工作者和英国医疗体系的真实情况。了解是理解的第一步。
近年来,许多关于医患矛盾的新闻频频上热搜,特别是触目惊心的伤医事件,全网一致奋起声讨伤害甚至杀死医生的凶手,我了解到的随之而来的解决方案仅是加强了医院安检体系。
而与此同时,我与朋友经历的却是另一番情况,我们都在就医时发现了各种问题。
一是医生少,挂号难,有的科室周末根本没有号,只能周间请假去就诊,等待时间长达一个甚至几个小时,排队做一个检查的等待时间也如此,甚至有的需要等上几天。基本上看个病需要花费半天到一天时间,而挂个号则至少要提前几天,甚至几周。
二是医生不会向病人做必要的情况说明。就拿我的经历来说,我遇见的几个医生都是如此,他们会先询问我的情况,然后就直接说你去做XXX检查,给我开了一堆缴费和检查单子,没有解释我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为什么要去做这些检查。而病人能做的就只有按照医生的指示行事。整个就诊过程只持续了不到五分钟。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在下次就医时将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通通列在手机上,逐个问医生,而好在我遇见的这个医生比较nice,耐心解答了我所有的疑问。
三是我朋友的经历。她好不容易花几百元挂号费挂上了某著名三甲医院的某个名医的号(因为在当地的医院被诊断为无法根治,所以特地来北京的医院求医),该名医诊断可以根治,需要手术。后来在她的详细追问之下,名医的助理才透露因为这家三家医院尚未取得这项手术的审批,所以需要去名医兼职的另一间私人医院做手术,更令人惊讶的是操刀的不是名医本人,是另外的兼职医生。而去网上搜了一番之后发现,该名医所谓能根治疾病的手术也许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并不像他打包票的那样能根治。
经历了这些之后,我们都对医疗体系不报什么希望,只能尽量保持身体健康,不去医院。另一方面,我和我的朋友身边都有从事医疗服务的亲人和朋友,他们工作时间长、工资低(与工作时长和承担的压力不成正比,特别是级别低的医生)、遭受不公平待遇也是我们了解到的事实。与英国僵化的医疗体系相比,我国的医疗体系恐怕不会好到哪里去。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只能靠着自己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以及身边人的述说中拼凑出一二。至于如何改变现状,我想这是一个无比复杂的问题,我自然是无法提出什么对改善医疗体系有建设性的意见了。
不过,我可以提出的是,国内也需要一本类似《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这样的书。至少,医疗工作者可以为自己发生,并从中找到共鸣,知道自己不是孤军奋战;非医疗工作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我国医务工作者的现状,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医患矛盾可能会有些许的缓和。都说理解万岁,那么首先就从了解开始吧。最最理想的情况是,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国医疗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医疗体系的改革。我们总要心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