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适逢烟薄雾朦。《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合称荷马史诗,其中伊利亚特讲述了大概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初的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史诗则可能创作于公元前8世纪中叶,而荷马究竟是何许人也,或者是否确有其人,仍无定论。
特洛伊战争起因是赫拉、雅典娜与阿佛罗狄忒争夺代表最美女神的金苹果,最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将金苹果判给了爱神阿佛罗狄忒(所以史诗里才有赫拉、雅典娜站希腊联军,阿佛洛狄忒站特洛伊)。帕里斯在阿佛罗狄忒的帮助下抢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海伦,由此引发了由墨涅拉奥斯兄长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带领希腊联军征讨特洛伊的战争。主角之一的阿基琉斯,出生时母亲忒提斯将其全身用天火烤炼,仅余脚踵未完成而被中断,致脚踵成为阿基琉斯致命死穴。结局就是阿基琉斯被阿波罗射中脚踵而亡,特洛伊被木马屠城。
《伊利亚特》,以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的争吵开始,至普里阿摩斯之子赫克托尔的葬礼结束。战争的前因与后果史诗均未详述,是掐头去尾的中间一段凡人打仗、天神站队的故事,着重于战争场面的描述。
于我而言,读《伊利亚特》收获颇丰:
1.文学价值。史诗词句优美,例如讲到阿基琉斯睡不着、失眠,用“睡眠未能爬上他的眼睑”;“一百种”不同战死沙场的方式,如“灵气消离四散,可怕的黑暗罩住他。”“死亡把他包裹起来。”“灵魂离开了他的肢体,前往哈得斯。”“痛苦地倒进尘埃里,生命离开了它。”不胜枚举。
2.历史意义。希腊人、罗马人都从荷马史诗中追溯自己的历史,罗马创建者罗慕路斯是埃涅阿斯的后代;史诗中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作文www.yuananren.com也能帮我们了解古希腊时期的人文风俗及知识演进。例如,搏斗中胜利的一方要剥取战败者的铠甲作为战利品,是荣耀的象征;战车是用于从战场上撤离的,而不是冲锋陷阵的;身覆铠甲的完整的尸体及火葬,是对逝者的尊敬;冶炼方面,出现了铁;解剖学方面,能够相对准确的指出人体结构及内脏器官。
3.考古贡献。谢里曼对特洛伊遗址的发掘,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考古之一,谢里曼称其发现系从小受父亲讲述荷马史诗的激励。稍晚时间,谢里曼又在迈锡尼著名的狮子门发掘出号称为阿伽门农的黄金面具(不好确定谢里曼此处是否故意张冠李戴)。
读之前,专门问百度哪位译者的版本最佳,以罗念生、王焕生版本呼声最高,陈中梅版则被誉为另辟蹊径。但罗念生版的开篇七行,着实难懂,故又参照了陈中梅的译本。
题外话。关于特洛伊战争最早的记忆,是小时候某本杂志里一篇金苹果的故事,嗯,名副其实“一个金苹果引发的悲剧”。再次专门找荷马的伊利亚特来读,是由前几日读的《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的封面图案引起的。我对封面选用希腊黑绘风格瓶画《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十分不解,阿基琉斯正是伊利亚特中的人物,按欧洲史,是希腊英雄时代的代表。修昔底德所著之《伯罗奔尼撒战争》则发生于希腊黄金时代。有书友解惑:“希腊人攻打特洛伊,阿基里斯死后,是大埃阿斯接替他成为希腊联军的第一勇士。也就是蕴含武力第一和接替者武力第二的象征。”由阿基琉斯和大埃阿斯所代表的第一第二,刚好切合注定一战中的美国与中国的主题。好吧,因为对后一句武力第一第二依旧不甚理解,所以决定认真读一遍这部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