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注浇花。没有无边的田野,潺潺小河,没有树上的鸟窝,溪边的螺,城市里孩子的童年像少了童年的味道。到底少了什么?只是少了无忧无虑在地里奔跑的脚丫和飞驰的心?只是少了溪里“小白条”的肆意?不,绝不止。在我看来,高楼林立的水泥墙框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啊。
作为一名从小乖巧的城市女孩,最贴近自然的活动是蹲在地上看蚂蚁。坐在家里,好像好奇心和我的童年没有关系,直到老姐姐我收到这本书《当自然赋予科技灵感》。书中将日常可见的动植物,从仿生学的角度观察,带来了种种工程学,建筑学,和科学的创新和思考,让我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就像手持一把放大镜,推开了一扇“无限可能”的门。
什么是仿生学?从大自然里获得灵感应用到工程,建筑,科学发明中,向千百万年的自然生活请教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仿生学。我从书中选取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个生物案例,来看看能带给你什么新大陆吧。
“壁虎是益虫,脚上有吸盘般的结构,使他们在爬行时能粘附在光滑墙壁上。”小学老师如是说。但《当自然赋予科技灵感》给了我们更为精准的解释:壁虎的秘密在于其脚上数十亿根的刚毛紧密排列形成的数百个微小的分支,从而产生一个叫“范德瓦尔斯力”的量子物理学原理,以此获得黏附力。这也太神奇了吧!小小的壁虎竟然蕴藏着我从没听过的量子物理学原理!“范德瓦尔斯力”到底是什么,发现的背景,相关的科学家有谁,通过什么实验证明的,这种力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这些问题一个个从脑海里蹦出来,真的让人好好奇。如果和孩子一起看这本书,在适当之处加以引导,配上栩栩如生的配图和形象的插画,不仅能开发孩子好奇心,开拓视野还能帮助他们形成边思考边阅读的习惯。这也是《当自然赋予科技灵感》可作为珍藏级别的书的原因。(附上书页参考)
随手拿起市场里的鲍鱼,“你猜这个鲍鱼壳和钢铁哪个更坚硬?”。看到鲍鱼章节时我已经在脑补未来和孩子的互动场景了。谁能想到随处可见的鲍鱼壳竟比人工锻造的钢铁更坚硬呢。鲍鱼壳其貌不扬,由蛋白质和石灰石层层叠叠堆起,薄薄的蛋白质层如同水泥将层叠的石灰石胶合住,形成了坚不可摧的结构。而其中的奥妙至今让科学家,工程师们痴迷,如果成功模仿该结构,或许可用于生产防弹衣。
第一次听说翠鸟,是在人教版的小学课文上。学习时就像没有感情的机器,只字典式的习得:翠鸟,背部为翠绿色彩的花纹,长着一张又长又尖,作文www.yuananren.com捕鸟为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至于翠鸟的习性,分布范围,为什么它能如此敏捷地捕捉到水下灵敏的小鱼,又是什么身体构造帮助了它,我完全想不到这些问题。《当自然赋予科技灵感》中日本新干线工程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每次当列车进入隧道时都会因为压力差异产生一次冲击伴随震耳欲聋的响声,沿线的居民和乘客都不堪其扰。自小热爱鸟类的工程师问自己:“是否存在一种生物,能在空气压力快速变化的情况下也控制自如?是的,有这样的动物:翠鸟”。
于是他研究翠鸟喙流线型的细长构造,通过电脑程序将列车头比例模仿翠鸟喙弧度调至完美外形,乘客终于不用在忍受列车进入隧道时巨大的噪音和震动,能够舒适乘坐列车了。而翠鸟对人类的启发绝不仅于此,它特殊的身体构造能够保护眼睛在入水瞬间不受到水面的正面冲击,它羽毛中包裹的空气可以将入水后的翠鸟以同样快的速度推回出水面,它绝佳的视网膜让它无论在水上还是水下都能精确定位猎物。现在的我看到这本书也是啧啧称奇,如果没有《当自然赋予科技灵感》的启发,我是没有试过用这样的视角去思考自然的(惭愧)。这也是我从小被动学习的结果,老师给看什么就记下什么,没有充满好奇,主动地去探索每一个为什么。
所以,这本书是能让大人小孩都有所收获的书,真的很适合做亲子读物,我要把它加入我“祖传的书单”中,认证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