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000字

第一次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时,我正在念高二,十六七岁的年纪。那时的我,学习懒散,似乎天然地厌恶着考试和作业,只要有空余时间就想干点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于是搞了些课外书来看,《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是其中一本。

听说这是一本外国名著,翻来读了几页,被满篇的粗话和俚语吓得不轻,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小心买了本盗版书籍。班里有一个阅读涉猎很广的女生,就去问她,得知原著确实如此。那时我颇有一种被石头砸中脚趾头的感觉,没办法,书买都买了,只好硬着头皮看下去。

如果我没有坚持看到倒数第二章,我一定会认为这是一本“假冒伪劣”的名著。当看到霍尔顿偷偷跑回家看望自己的妹妹那一段时,我感动得一塌糊涂。

“眼看着菲比骑在木马上一圈圈转个不停,我险些他妈的大叫大嚷起来,我心里实在快乐极了,我老实告诉你说,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她穿着那么件蓝大衣看那么转个不停,看上去真他妈的好看极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jpg

我也不知道什么缘故,看到这一段我哭得稀里哗啦。从那时起,我心里就对这本书有了一个改观,我想:霍尔顿总算捕捉到了我的心灵。

念大学的时候,又把这本书拿出来重新读了一遍,发现了更多生动的细节,比如:霍尔顿总爱反戴鸭舌帽;他老是担心中央公园浅水湖的野鸭子在冬天时到哪里去了;他甚至还关心妓女去商铺买衣服时的景象。

这时我突然发现霍尔顿在我心中形象不再是那个讨厌一切、反叛一切的颓唐个性少年,他反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渴望逃离束缚却无能为力的迷惘年轻人。我曾以为自己也像他一样讨厌那些“假模假式”的人和事,像他一样,叛逆而有个性。实际上,我只是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逃避心理和迷惘的状态。

我总是很晚才睡,手机屏幕昏暗的光照在我脸上,我已经忘了那时在看些什么。每天的课挑着上,不爱上的课干脆否认它的价值,作文www.yuananren.com于是心安理得地逃课。周末跑到校园图书馆里去看小说,趴在陈旧的书桌上,一部分我沉浸在书籍里,另一部分我隐隐地感到不安和焦虑,我不去管它,将自己淹没在寂静的氛围中。

现在回想整个大学时光,惊讶地发现,我根本不知道当时的自己在反抗着什么、逃避着什么。我的自以为是似乎都建立在反抗本身之上,而我的“反抗”又建立在什么东西上呢?

我这才明白,高中时代我不曾从《麦田里的守望者》里解读出来的霍尔顿的单纯的“逃离”正是我的写照。正是由于我身上有着相似的特质,所以我从来不敢剖析它,因为代价太大了——我必须要正视惨淡的现实,并且想方设法地逼迫自己走出象牙塔去现实里摸爬滚打。

霍尔顿最终没能实现自己幻想的西部隐居生活,他那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幻想就像一个美好的童话隐喻,只能带来心灵上抚慰,所以他讲给妹妹菲比听,让这个理想的岗位保留在童真里,却不拿它来对抗现实。

卡夫卡说:“人们爬回到所谓的个人小天地里,因为他们缺乏对付世界的力量。人们逃避奇迹而去约束自我。这是撤退。生活就是与其他事物共处,是对话。”我再次翻开这本书,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前两次那种强烈的感受了,但我知道,我已经开始武装自己的内心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银河》读后感600字

2:《父母的格局》读后感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