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后感1500字

本人还不曾去过日本,若硬要拉扯出点什么与日本的联系,倒是有买过亚瑟士(跑步必备),雪肌精(美美白),在路边与来中国旅游的日本人交流几句英语了吧。另外,时常有听到去日本休年假的姐妹们回来后对日本的品评,话题当然无外乎吃食、景致、服饰、购物等。嗯,其实我很想去玩哒。既然暂时去不了,那就看看书先期过过瘾好了呢~~

聊对书内容看法之前,倒是有几个细节让我比较在意。其一,这本书是一位美国人类学家写的。都说旁观者清,但前提应限于短期事实评判,文化性格等是长期的、非客观论题,没有时间浸濡,较难信服。其二,本书写作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距今已八十多年,昔时适势今未必佳。其三,作者为了说明日本民族性格的"矛盾性",将其与咱们国人、美国人进行对比,意趣颇丰,原来还可以这样。

"人类社会必须为它自身设计出某种生活模式...社会中的人把这些解决方法作为整个世界的基本结论...人类一旦接受了某种价值体系,就不会在行为、思考中奉行相反的一套价值体系,这样只会导致混乱和不便他们将力求更大程度上的和谐一致,他们给自己提供了共同的理由和动机"(节选)。我个人理解就是"设计-使用-适用-内化"。

《菊与刀》.jpg

咱们重视忠孝仁义,美国宣扬的是自由平等,日本主打"各得其所、各安其命"。等级观无处不在,为了维护等级,天皇与人民之间、上下级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长幼之间,以非遮掩的方式制定了各种琐碎细规。日本人一生之中,成年人处于U型弧线最底端即属于最受压迫阶段。压迫,貌似不太确切。毕竟有压迫就会起反抗。日本人民反抗阶级,反抗束缚了吗?没有,这就是体系设计聪明之处。一方面,成年阶段限制更多,但幼年和老年阶段是相对自由的,看看开了喘息的窗口。另一方面,限制也不是在所有方面,相对其他国家管制严厉的区域,日本反倒开放,如"感官世界"、"道德范畴(当然不是没道德哈,只是宣传手段、制约机制不同)"。灵与肉并不统一,苦修也不能带来天人合一,意念可以超越身体。不得不说,有些观念我还是蛮认同的呀,哈哈哈。更精彩令人称绝的是,这些都不是"压迫"、不是"束缚",(这都是爱呀,不对不对)这都是"自我修养"。换个站位,一切明朗,不是自我牺牲与自我压抑,而是磨掉"身体之锈",实在太秀了,我已躺服。。。

何以让人心甘情愿谨小慎微、慎行谨言,意念爆棚的呢?铛铛铛铛,她来了,她来了,她来了,那就是结草衔环、乌鸦反哺,小羊跪乳--负债报恩,是也。我们出生长大,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我们工作,我们吃饭,周遭所有,一切一切,都是恩情哪。天皇之恩,父母之恩,上级之恩,社交之恩,无处不在。受人之恩,辗转难安,必当竭尽心力以偿。如若因你懈怠,给他人带来不便,岂不间接"受恩"了吗?你不得辗转"报恩"了吗?乖,听话,别添乱!!!

那我啥也不干,闭关自保,这总行了吧。真是个小机灵呢,看看现今日本,不正处于低欲望周期之中,更多年轻人选择不结婚,低生育呢(好像偏了,何况也不限于日本)。

你不捣乱,只是减少了社交中的"受恩"机会,你出生长大,一开始不就承受了"皇恩""父母恩"了吗?作文www.yuananren.com此外,我前述提及道德约束机制,作者是这样说明的:一些国家,比如咱中国是分善恶重内省定罪罚,属于以"罪"为基础的文化,可以通过忏悔和赎罪得以排遣;与此相对,"耻"是对他人谴责的反应,依靠外部的约束力来规范行为,"自重"的日本人,若未能做到明确要求,会极度懊恼,即使没人知道,别忘了还有时时刻刻"旁观的我",想象着自己受到讥笑。即使忏悔,也不能解脱,我耻辱,我懊恼,我沮丧,我报仇,我自闭,我切腹,啊啊啊啊,我怎么能就这么轻易放过自己呢。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如此不合情理,而又如此自洽。但别忘了啊,同志们,所谓的情理不是普适,乃俺们自己设计的实用标准哪。

PS:翻译的著作,咱还是稍微选下出版社的好,不然看到错别字、语句不顺,真的很闹心的说。

1:《它们一定是饿了》读后感1500字

2:《她是一个弱女子》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