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出版于1918-1920,是社会学学科兴起后关于美国移民的第一批作品,作者更是开创了个人生活史研究的写作先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大批波兰人移民到美国,在美国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移民社区,作者通过对部分波兰移民进行考察,以书信阐释与分析移民的生活与变化,管窥伴随移民活动而出现的美国社会的混乱时期,并对美国波兰人社区现状与趋势进行了评析,本书堪称移民史上一部经典著作。关于美国波兰移民发生的生活与心理变化是显而易见、值得关注的,也是引我深思的地方,这些变化特征不只是波兰移民专属的,而是具有普遍性,在全球化进程深入推进的今天,移民问题已然、正在、将会发生,是既古老又现代的世界性问题。
波兰人只身或者小家一起移民到美国,这意味着他们客观上脱离了自己的初级群体,这个初级群体多少是与中国社会的大家族类似,承担与发挥了成员生活所需的各大职能与作用。初级群体作用弱化是一把双刃剑,最大的好处是脱离出来的个人将获得更大的个性与自主,在美国移民的黄金时代,个人经济是其社会地位显著的衡量标准,个人可以凭借经济实力也就是赚钱能力在这新兴国家站住脚跟。而在发展迟缓悠久的国家个人的经济能力则不一定能起多大作用,尤其是在农业社会,自有一套适合农民的道义经济,社会地位还要综合家族门第、历史声望等标准考量,与其说是个人的荣誉不如说是家族的光辉。最糟糕的结果是这些移民的个人或小家庭丧失了在自己国家能拥有的社会关系支持体系,偏常行为也更易发生,尤其表现在婚姻家庭上,迁出国的家庭与社区有维系与团结婚姻关系的作用,而美国的社会机构更擅长仲裁,将婚姻中的双方置于斗争之中,前者具有持续性作用且以婚姻家庭的存续为目标,后者则相对断续且以个人利益为考量,那么移民原有的初级群体作用的弱化就导致了“经营不良”的个人或小家庭的撕裂,从而引发社会问题。美国波兰人是怎么应对的呢?美国波兰人社区中“共同保险机构”的出现是旧制度与新态度相结合的结果,在共同保险之上建立起更完备的公会,不仅统筹了经济,还安排了社会的职能,还建立起教区和教区学校。各个地方协会所带有的波兰民族主义倾向并不具有政治含义,而是具有种族含义(渴望扩展与延续的种族愿望),它们的目标是保留移民的文化体系——语言、道德、风俗习惯和历史传统,以便维护波兰民族群体的种族团结,防止种族解体。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也是在其移民史中不断调整与完善移民政策与机构设置从而走向现在,否则绝无未来可言。本书末尾提到的社区中心是美国官方在波兰移民社区的代表驻地机构,这意味着迁入国家对移民社会关注的开始。现如今,美国是“民族大熔炉”模式的典型。美国政府不对族群(种族)进行法律、政治等实体方面的认可和标识,不给予族群(种族)集团以法律上的承认,特别是不容许任何一个族群生活在一块属于自己的历史疆域内,而是千方百计通过国籍法、移民法、英语教育、立法、司法、行政、传媒等法律和公共政策,着力构建一个不分来源、不分族群、不分宗教的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和美国人身份。
美国任何族群的成员(印第安人有所例外)都不得以种族身份为由在政治任命、选举、教育、工作机会等方面给任何人以优待或歧视。作文www.yuananren.com通过两百多年持续不断的民族大熔炉政策,美国有力地建构了美利坚民族和美国人的身份和身份认同。通过强调国族身份的建构和统一,强调个人的公民权利平等(而不是族群的集体权利平等),避免把公民的财富、权力、声望、职业、教育等个人差距与族群身份、族群集体联系起来,既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又有利于激发公民的个人平等竞争,促进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繁荣,同时也有力地防止了个体之间的矛盾演化为族群矛盾和族群冲突。此外,由于在法律上不允许族群身份和族群集体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特别是不允许任何族群有自己的历史地域范围和特权,有力地避免了族群矛盾和冲突演化为民族分裂问题。
虽然美国移民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某些东西确实是全球可供借鉴的良好经验。中国虽说是个多民族国家,但在国内汉族在人数与其他方面几乎都占据了主体,“大汉族主义”甚嚣尘上。在全球化浪潮涌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样幼稚、傲慢与偏见的观念是不合时宜、违背潮流的。对移民是怀抱还是拒绝?中国要发展成为一个怎样的国家?国家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该是怎样的?公民与公民的关系该是怎样的?我们既是国家的一份子,又是世界的一份子,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与反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