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整整一个月,把《天龙八部》读完。这本小说连载始于1963年,历时四年完成,而我用了一个月就读完,读到最后几章,略觉得有点蛇尾,跳跃了很多,不再那样紧密,甚至似乎出现了好几处情节漏洞,也不知道是我记忆偏差,还是阅读不细。还有一个问题是,书中有不少赘述部分,或者是前后重复,花了大段来重述前文,我现能想起来的一处,是慕容复在枯井边向王语嫣揭露李延宗身份之时,这段情节前因后果的逻辑也是我觉得没处理好的部分;或者是有些不必要的议论话语,金庸先生的小说叙中有议,本是特色,然而重点是“不必要”三个字,有些甚至属于油滑,直教人怀疑是不是和报纸连载强凑字数有关,但这本书又是登载于他自己办的《明报》,我非金庸专家,这里面是不是真的有些曲折,就不晓得了,只能说自己的感受。
但是,瑕不掩瑜,这本书依然给我相当大的震撼和阅读快感。《天龙八部》尽管不乏对少林寺僧人的揶揄,不过它仍是一本浸透佛教思想的书。书中众人皆苦,沉陷在贪嗔痴、爱欲恨的人生苦海中,难以自拔。这是一本武侠小说,甚至书中顶尖人物的数量和质量在我看来都远超金庸世界里的诸多后世,逍遥派功夫更是近乎修仙,但武功到头来却成为一种毒,越是练到高处越是反损肢体,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等无一不是,而恰是这三人,在“天龙最高”的扫地僧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消去全身武功,顿悟参佛,脱离苦海,成为结局最好的人。
乔峰是一等一的大英雄,甚至可以算金庸世界里首屈一指的人物,他的死亡是一出古希腊式的命运悲剧。他的身份成为一切苦难的开始,对他来说,汉人和契丹人的矛盾在外是家国之战,在内是认同之争,无论哪一边,他都无法逃脱,尽管他武功已经登峰造极,仍是陷于苦海。他个人唯一的解脱之道便是像父亲一样,了却尘缘,作文www.yuananren.com远遁俗世,但他做不到,直到真正站在雁门关挟持辽帝断箭刺心之前,他也没有想过死亡(逃脱南京时,他还想着日后去天山为完颜阿骨打出些谋略),可是最后他非汉非辽、不忠不义不孝不仁,只有一死。那是最简略的几行字,但是最震撼人心的死亡。
另外的几位主角,段誉和虚竹都是学佛之人,可他们一个恋于王语嫣、一个恋于梦姑,都违了本心(一个从逍遥自在的贵公子成为身负绝世武学、登基大宝的皇帝,一个从学佛小和尚变成统率诸女部的尊主),看似终得所求,其实丧失更多;慕容复更不待言,皇图霸业终成空,疯疯癫癫地随着一众儿童做春秋大梦。逍遥子、苏星河、丁春秋、阿紫、天山童姥、李秋水……逍遥派及星宿派的人物号称逍遥,却个个都是最执着于爱、恨、贪的人。
到底谁才是真正逍遥人物呢?
在写法上,如何将这么庞杂的故事讲清楚是个老大难题,金庸先生用了两个办法。在宏观主线上,是三位主角衔接起来的:段誉先出场,直到杏子林引出乔峰,然后开始讲乔峰,由阿紫和丁春秋过渡到虚竹;直到少室山大会,所有人物齐聚。在微观上,常用插叙倒叙的方法,补充旁支。结构有致,清晰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