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知《牵风记》大概和大多数书友一样,是因为它获得了茅奖,知道它讲述的是一段军旅生活。而在学校对面的书店中,它红白两色的独特封面吸引了我,而且对于当时在忙碌的高三的我,它又不像同年的其它几部获奖作品一样笨重,于是我便把它借了回去。
两个小时草草看完,看完时,我却惊奇地感到内心异常的宁静——对于当时整天被无尽的考试和令人作呕的理综试题trap的我来说,那个时刻确实是久旱逢甘霖了。
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就打出了五星好评,可是现在,高考的硝烟早已消散,对于现在的我,又该怎么去看呢?
《牵风记》的主线是非常清晰的,无非就是汪齐二人在战争年代的一段感情史,宛如一叶轻舟在历史的汪洋中轻轻划过。同属军旅文学,这部小说却并不像大多数作品那样渲染惊心动魄的战斗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在风格上应该更接近孙犁。
沿着孙犁这条思路来说,虽然说《牵风记》大大缺乏了对战斗场面的描写,但是我觉得它其实也是靠一个个丰满而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支持起来的——从汪齐二人才子佳人般的组合和传奇般的相遇到汪在标语组的一丝不苟到死心眼的工作态度(这段出现在了某地模拟题中),从曹水儿行军途中的四处寻芳问艳到大老粗曹水儿与小姑娘汪可逾的令人捧腹的相处(私以为关于“洞”的那处最为精彩,不过这种一雅一俗的搭配也是很常见的),充分体现了两人的性格特征),从齐略带~~对汪可逾的拍照到汪死里逃生后对他的灵魂质问(这一段当时令我唏嘘不已),而高潮则是三位主要人物的归宿:汪可逾殒于洞中(让我莫名想起一篇小说《安心洞》),曹水儿惨被处死,齐竞则是略带魔幻现实主义地死去。而我觉得小说不容忽略还有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汪可逾的宋琴,齐竞的滩枣(整整花了一章来叙述马群处死来龙去脉)。从这两件事物上或许可以找出一些其他的东西,可惜我现在没有这个精力了。
在对文本的琢磨中,除了上文对小说情节的思考,我们其实很容易抓出一些其它的点出来;不过我们得首先确认汪可逾是小说的灵魂人物,作文www.yuananren.com这点想来无可置疑,毕竟嘛,在合照中她最为引人注目。而我们从小说中两个典型的男性角色——齐竞和曹水儿——的言行和性格中可以发现作者似乎是在有意地去烘托女主人公的个性。简单地说,齐竞衬出了汪的灵性,曹水儿则衬出了汪的智慧(似乎使之有别于齐竞)与单纯。书中的群像和过场人物也不可忽略,如军中的其他女战士和为汪可逾治疗的国民党女军医。从这个思路中,宋琴和滩枣的蕴意似乎也忽隐忽现了。这是一点,衬托。
而在对小说的阅读中,我最容易忽略的则是环境描写,在阅读《骆驼祥子》的过程中我对于环境描写就基本上一眼带过,这便导致我对时间线不太了然。而使我看出环境描写的重要性的应该是《少年维特之烦恼》,那棵树我可是印象相当深刻,让我觉得它几乎成了维特一切心绪的化身。而《牵风记》的环境描写我也很遗憾地忽略了,毕竟当初是略读,现在只记得汪齐二人相遇时的场景和一些零零散散的对战争局势的说明,看来还有待再看了。
说这么多也累了,至于我当初为什么会内心无比的宁静——现在也是呢——似乎有了答案。有温度,这是最直观的判断;而以汪可逾为代表的一众人物的形象,我想,可能才是真正的答案。毕竟,每当我想起汪可逾坐在滩枣上而曹水儿环绕左右时,我不由想起了西天取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