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

《呼兰河传》写的是一些关于呼兰这个县城的故事,是萧红经历多年漂泊之后写的一部深挚动人的怀乡之作。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有祖父、有二伯、红歪嘴子等人物。

读了这本书,我感觉这本书中多次写了封建社会落后的不平等人权和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情况。

这本书在刚开头写了东二道街上有一个大泥坑,若有车马走过,则烟尘滚滚,大泥沆最危险的时候多半是在旱年,有很长时间不下雨。人们本来以为越下雨越坏,一下雨衣服和鞋子就全湿透了!可这呼兰河的人都知道,一长时间不下雨,就有人从这坑走,可这坑是高低不平的,一走就掉下去了,这一掉可是个事,掉下去多半就上不来了,就是上来的也成了落汤鸡。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有的人说把墙拆了,有的人说种树,可是没有一个人说把坑填上的,可见呼兰河的人很自私。这本书的作者对他们进行了描写。

《呼兰河传》书籍.jpg

这本书的作者--萧红在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1942年在香港病逝享年31岁。她原名张玉环,但与二姨重名,因此改名张廼莹,萧红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在1919年在萧红年仅9岁时母亲便病故了,后母与父亲重男轻女所以对萧红整天爱搭不理的,只有她的祖父一直陪伴她,可以说祖父是萧红最好的亲人了。1932年萧红在旅店还不起钱,这时萧军出现了,当时那里正有大水,于是萧军划着小船把萧红接走了。1934年萧军与萧红移居青岛,萧红写出了著名的《生死场》,她通过朋友介绍把《生死场》这本书寄给了鲁迅先生,她很快收到了来信,这给萧红带来了写作的勇气。在1935年鲁迅作序的《生死场》出版,使萧红一夜成名,在那时鲁迅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1936年萧红去日本,在日本她听见鲁迅先生去世了,这个恶耗让她悲痛欲绝。1937年萧红回到上海。1938年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与其离婚,并于5月在武汉与端木蕻良结婚。后来这两个孩子都在乱世中夭折。1940年她通过端木蕻良在香港结识洛宾基,1942年在香港病故。在1938年--1940年她身体健康还不成问题的时候写下了记忆中的家乡--呼兰河,这本书饱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堪称是“回忆式”文学的颠峰之作。

萧红的祖上也就是她的“祖爷爷”张岱从山东闯关东来到东北,在阿城附近落户成为那里的暴发户。萧红还有一个与她同父同母的弟弟张秀珂,张秀珂与她最要好。

萧红的家乡是祥和安静的地方,但在呼兰河也有很多悲惨的事实,例如王寡妇,她的儿子去河里洗澡不慎被淹死了。还有两个青年打架,作文www.yuananren.com其中一个把另一个摁进染缸里淹死了,而活着的也进了监狱。红歪嘴子娶了个媳妇却被赶走了,于是他找祖父去讨了个房子,祖父很爽快地答应了,并一分钱也不收,这使从小就在祖父身边长大的萧红在心里埋下了善良的种子。

这本书我尚未读完但是俗话说:“时间就像海棉里的水,是一点点挤出来的。”因此我一定通过暑假把这本文学的巅峰之作读完,我也希望大家多读好书,把时间利用好读一读这书中的“黄金屋”。作者:卢文轩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主角》读后感2000字

2:《语言哲学》读后感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