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的原因千千万万中,可如何摆脱不安,还是要因人而异,本書大致從三個方面分析了不安的内在成因。
一:與自我的關係中。
無法享受獨處,縂想擺脫孤獨;不自信,過於在意他人的評價;總是壓抑自我。
二:在親密關係中。
占有欲、獨占慾強,盲目付出自我討好另一半。
三:在親子關係中。
父母强迫孩子付出愛,導致孩子無法離開父母。
作者在书的尾页也写到,并不是要告诉大家,这种不安多么难以消解。而是希望大家去思考,为了消解这种不安该怎么做。我想,“思考”两个字才是重点。
比如我現有的情況能不能給梳理對號入座。我們需要用什麽樣的方式去化解不安。我們如何才能建立内心的安全感,去過的對生活的掌控。我們如何學習正確的表達愛,去建立更加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
我们平时的行为举止,我们无缘无故的焦虑、烦闷對應書中告诉我们成因,我們如何去解決它?書中有很多觀點,虽说不能全部都认同。但并不妨碍我对不安这种情绪,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书中解析的也是我们身边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有些人会过于在乎他人的评价,而无法活出自己?是什么原因让已经是一名成年人的我们,还无法享受独处。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得易怒、暴躁。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不敢轻易的去改变现状,不敢离开家,不愿离开父母?而一位内心不安的人,又经常会出现那些状况。
加藤谛三在书中大量使用约翰.鲍比《母子关系理论》中的论点,加以解释。如果有了孩子的看这本书,我想可能感触会更深。因为书中的案例,作文www.yuananren.com有很多是源自于孩童时期的一些不注意的情绪,态度所造成的。这本书中虽然分析了很多的不安,但我总认为它忽略了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化而来时,由于生存而产生的不安的基因。我很认同,一些人是由于原生家庭对成长孩子造成的一些不安情绪。可大环境生存而产生的不安,我觉得也是不能忽视的一部原因。
比如说有些人见识到了人脉的力量,再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那他就会大概率偏向于讨好型人格。因为他需要那种力量来維持生存。再比如,书中说道“有些人和别人不一样就会感觉到不安”本书中解释的大概意思是,因为他无法做到一个人享受孤独。可作者却忽略了人的社会性。正因为他离开社会是无法生存的,因此我总认为“生存”两个字才是整个不安的所在。
記得有一个词叫五感六觉。
我一直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在路上不断完善著我們自己。通过我们的六觉,来接触这个世界,以便于向我们的五感靠拢。而我们的不安情绪也许正是对我们偏离路线的一种提醒。
如果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可以适当的去结合其他的书里的一些理论。比如《原生家庭》《亲密关系》等书一起看,这样也许问题会解析更全面。也会让我们更清晰的去思考,该如何摆脱,不安这种情绪对我们所带来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