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不知何时,原生家庭开始成为热点。当人们对其他人行为分析,或者对自我性格剖析时,常会谈起原生家庭的影响。
“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上“家庭”的概念,没有任何的褒贬的成分,是相对用于区别“新生家庭”,子女未结婚前仅包含父母子女的家庭即原生家庭,新生家庭指的是刚刚结婚不包含双方父母形成的家庭,对于新婚家庭的孩子而言,也是这个孩子的原生家庭。——百度百科
随着《隐秘的角落》大热,除了“和我一起爬山吗?”“你看我还有机会吗?”等张东升式语句,更多的人开始探讨另一个主角—朱朝阳的原生家庭。一个小孩是怎么可以做到如此有心机又残忍冷血,这是不是和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带着这样的疑问,先读起了原著《坏小孩》。
一、“在成年人眼里,小孩子永远是简单的,即便小孩会撒谎,那谎言也是能马上戳穿的。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小孩子的诡计多端,哪怕他们自己也曾当过小孩。”—朱朝阳《坏小孩》
张东升推岳父母下山,毒死自己的妻子,这是成年人的选择,是对现实不满的极端作恶行为,但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方式,所以显得他们更加罪不可恕,成年人的犯罪必须得到惩罚,杀人就应该一命抵一命。
但是小孩子真的就可以无条件谅解吗?尤其是未满14周岁的青少年,很多人内心如果回想起自己青少年时光,或许都能想到一些曾经不光明磊落甚至邪恶的想法,只是我们更相信人性本善,“他还是个孩子”。当我们长大了,可能就忘记和丢掉了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只留下纯真的记忆。
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可以略窥一角,很多个朱朝阳都知道未满14岁,杀人也不用偿命,所以他精心谋划着杀人的每一幕,最坏的结果他也还能活着,只是进少管所。
层出不穷的校园霸凌事件,13岁的大连男孩杀害10岁女孩故事,广东12名少年轮奸女孩事件,这些新闻的背后都是许多个“坏小孩的“隐秘的角落”。而他们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原生家庭害的吗?
二、“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苏珊·福沃德《原生家庭》
在小说里,三个小孩的原生家庭交代的很清楚。
朱朝阳,2岁时父亲出轨,父母离异,父亲不管他,在继母的勒令下,甚至很少能和父亲见面。父亲当着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面前,让他喊自己叫“叔叔”,为的是不伤害妹妹的感情,而母亲,在景区上班,很少能顾及他,在他面前经常骂父亲没有良心,骂继母和她女儿分别是大婊子和小婊子,在母亲心里儿子成绩好就说明一切都好。
丁浩,母亲出轨,孕期而为了弥补父亲,欺骗了一个学生到家,两人合力强奸并杀害了这个学生。(这个背景是从真实新闻里挖掘的)后送到福利院,被冤枉被打,学会了暴力。
普普,父亲杀死了母亲和弟弟,也被枪毙。送去福利院,被猥亵被打。
这三个孩子可以说是糟糕原生家庭的代表,也就是出身于“有毒家庭”。朱朝阳极度缺乏父爱,非常希望得到父亲的关注,当他对父亲彻底失望时候,作文www.yuananren.com也因此拿起了心中的匕首。丁浩和普普,未入福利院之前,就背受着犯罪父母带来的枷锁,备受歧视让他们过早对社会的失望,对大人的极度不信任,在福利院的成长让他们学会了暴力、偷窃等一些不合规的行为。没有人教导他们是非对错。
原本三个小孩各自成长,一个是学校里永远的第一名却不合群的好学生,另外两个则是福利院的问题少年。按照现有的轨迹,好学生可能中规中矩长大,问题少年也不一定就会走上犯罪道路。而当他们相遇后,所有的事情都开始发生了变化。
三、叶军不屑道:“同样家庭的小孩,他们孤儿院里还有很多,可那么多人都好好地生活着,慢慢成长这,可见不能把犯罪都归咎于环境,更重要的是自己放弃了走正路的心。”—《坏小孩》
这句话在小说里受到了很多读者的批评,无外乎是这个警察不懂环境对人的影响。可我觉得却有几分道理。高中时候学政治,关于哲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内因是决定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以及量变引起质变。
丁浩和普普一开始只是想找杀人犯多要点钱,可以活到18岁,最后却被朱朝阳成功洗脑,帮助他杀人,朱朝阳才算真正的“坏小孩”。朱朝阳推下自己妹妹,借张东升杀害自己的父亲和继母,并利用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成为唯一活下来的那个。仅仅是靠一本写给警察看的日记,就全身而退,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第一次杀人可以说是激情犯罪,我甚至可以理解,一个小孩子怒气下作出的冲动选择。但是第二次到最后一次,他开始步步为营,充满了算计,考虑到了最大的个人利益。而所谓的朋友都变成了他的棋子。他开始学会了通过表演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个小孩子的城府如此不禁也让人看得不寒而栗。他甚至是视生命如草芥。
很难说,这些都是家庭带给他的影响。家庭也许给他灌输了仇恨,但是并没有教导他犯罪,何况还是“完美犯罪”。
四、原著的作者紫金陈的成长背景和朱朝阳很像,父母离异,父亲不管,而他没有误入歧途,很大一部分也在于学校有朋友。但多少在年少时,心灵是受过伤害的,是需要花时间去治愈。
我们改如何治愈有毒家庭带来的伤害呢?
在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里,身为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心理医生,作者既对有毒家庭行为模式进行了分析,又给予了一些方向性答案。
一是不要陷入原谅陷阱。“面对自己的遭遇,我们首先需要发泄愤怒。。。。。不应该去弱化和抹杀蹭遭受的伤害。”
二是理解你的观念和感受之间的关系。质疑隐藏在脑海中的错误观念和自我毁灭性行为,将它们抛弃,拥有真正的自我。
三是情感独立—撇开父母(或其他人)的灌输和影响,你仍可以自由地拥有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为。
四是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回应会将生活的许多控制权重新交还到你手里。
五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与父母进行对峙。
这些逃离方式,其实更适用于成年人。已经有自己判断力,想从有毒家庭里解脱出来的成年人采用。真正的小孩子,或许还是要依赖学校、社会,多一点心理辅导,多一点正面指引。
现实中问题少年并不都会走向朱朝阳的结局,但仍然值得我们警醒。为人父母多一点责任感,学校、社会多一点人情温暖,而试图治愈童年的大人们,拥抱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用真正的爱的行为滋养自己。“真正的爱带来的是温暖、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原生家庭有罪,但自我救赎也应学会。不要让有毒家庭的影响像高速的连环车祸一样,循环下去。当有毒家庭的孩子长大后,他们还是可以避免把伤害带给下一代。作者:夏希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