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很正义的书,如同书名里的“慰藉”一词。接触到了一些新东西。书里很强调艺术的用处,认为“为艺术而艺术”这种说法让艺术的崇高地位充满神秘性,同时也脆弱不已。
希望集中于理念在“艺术可以是一件工具”。
七种功能:
1.记忆:1786年让−巴蒂斯特·勒尼奥的《绘画的起源:狄普塔丝勾勒牧羊人的肖像》,根据出自罗马史学家老普林尼的传说绘画而成。
人类对于时间的流逝具有认知上的缺陷,遗忘是本性。
杰出的艺术作品能抓住意义的内核,拙劣的作品会沦为空洞的纪念品。艺术是一种保存体验的方式。刮风的公园,散步时看到的落日云朵…我非常喜欢拍照,这种随手拍对我来说记忆的作用大过于美学的意义。
2.希望
对于赏心悦目的爱好通常被视为一种低级甚至“拙劣”的反应。首先,赏心悦目的图画会促进人的柔情善感,这种感觉是个人缺乏接触有深度事物的症状。专注于目前的美,会忽视其他更急迫的问题。其次,害怕赏心悦目会使人麻痹,对周遭不公不义现象缺乏警觉性与批判性。
希望会让我们对世界采取过度乐观的观点。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不但没有过于乐观柔情,反倒是深受过度悲观之苦。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各种问题都感受太深,乐观难得又可贵。
艺术伤害人,鼓舞人,打动人……我们一旦认识人生的烦扰,就更懂得欣赏美的东西。艺术中的理想化之所以名声不佳,是因为它借着美化矫饰的方法遮掩缺点,对真实的现状不公。我们应该要能欣赏一幅理想化的影像,而不至于将其视为以虚假的方式呈现真实的事物。(学会分辨真实与虚假)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说法,大意是:如果梦站在别人的苦难上创作,谁又愿意深受苦难再消耗自己呢。
3.哀愁
艺术教导我们用更成功的方法承受苦难。(例:《费尔南多·佩索阿》)
艺术让我们理解到人类面临的灾难相较于永恒之道是多么琐碎渺小。
4.重获平衡
艺术可以让我们接触自己欠缺的性格,而且是已经失去的气质,然后借此为我们歪斜倾侧的内在自我恢复一定程度的平衡。每个人的美学品味取决于我们的情感光谱中哪些部分受到阴影的遮蔽,因此需要刺激和强调。对哪一种作品的偏好反映了我们每个人在心理方面的不同缺陷。艺术可让我们的内心恢复完整。
席勒指出:古希腊的戏剧家及剧作家极少注意自然风景。因为希腊人的内心没有丧失自然,所以也就无意创作能令他们充实自然的作品。……我们可以预期,愈是远离自然的国家,必然愈会受到天真现象的感动,而这个国家就是法国。
1785年,法国玛丽王后在凡尔赛宫附近建造了一座伪农场。借着检视某个历史时代最受热爱的艺术作品,可了解那个时期特有的失衡问题。
艺术也平衡人的道德,追求美德。
5.自我认识
亚历山大·蒲柏指出,诗的一项核心功能就是明白表达出我们含混模糊的思绪。艺术品除了自我认识,也能让别人认识自己。艺术品作为媒介,可以向人分享一种感觉。
6.成长
有些艺术让人具有防卫性,这与成长中的经历相关。艺术能够针对在我们身上引发防卫性厌倦与恐惧的疏离性事物提供鲜明深刻的例子,并且允许我们在私底下慢慢学习如何以更细腻明智的方法解决这些事物。
艺术的刺激可以唤醒自我当中重要的部分。
7.欣赏
习惯会让我们对生活中许多事物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