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的家乡在绍兴诸暨,每逢回外婆家,必须要吃上一碗西施豆腐。
相传这是西施遗留的习俗,西施本来是一位农家妇女,心灵手巧,擅长烹饪,曾经用葛粉调制过豆腐汤,因为它鲜美可口,邻居争先效仿她做豆腐的方式,因此称作西施豆腐。后来西施把自己许配给了国家,乡亲们尊敬她为国献身,就用山粉做成的豆腐作为宴席的第一道佳肴,风俗流传至今。
与其说是出“名”,不如说是以它润滑鲜嫩的口感和外表的色泽艳丽而闻名。此汤一眼望去呈淡黄色,看起来十分浓稠,与普通的汤不同,汤料稀疏却带着几分鲜味。汤的表面布满了细滑白嫩的豆腐块,隐隐可见肉末围绕其间,看一眼便感到香气向自己飘来。若是我外婆的话,还会放上一两个鸡蛋,吃起来更加鲜美。用调羹轻轻一搅,豆腐块便带着汤汁一起转动。这可不仅是看起来好看,若是吃起来,也别有一番天地。豆腐入口即化,汤宽汁厚,汤汁温润鲜腴,回味无穷,唇齿留香,浓稠却不粘。
制作的过程看似简单,却只有手法娴熟的人才能做出汤的灵魂来。原料是关键,太稀成汤,太稠又失去味道了。外婆可是做菜的好手。先把豆腐切成小块,香菇、金针菇、木耳等切碎。锅内放油,依次加入香菇,金针菇等,在加肉末,鸡汤,待汤滚后,即可加入豆腐了。最后,还需加入少许和了水的淀粉,使汤变得浓稠。撒些葱花在表面,就是一道标准的诸暨美食了。
这种熟悉的香味,自童年时刻就萦绕在我心中了。十岁前常在外婆家过年。我们请来邻居们一同吃饭,凳子还没坐热,就等着热腾腾的豆腐羹上桌了。锅盖还未完全掀开,一股浓郁的香气已经先从厨房中飘出来。还没看清里边盛的是什么,我们几个小孩已经率先拿起铁勺,汤羹便入了碗。原本安静的饭桌上顿时哧溜声一片。作文www.yuananren.com其他菜还没上,一碗饭就下了肚。我们嚷嚷着还要吃,外婆也是笑着说,这可是整治小孩不爱吃饭的独家秘方呢。早在乾隆时期,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在一农家用餐,享用西施豆腐后,不禁击桌连声称妙,闻其菜名,脱口而出,“好一个“西施豆腐””!
这道菜,在宁波也是有的。我家楼下开了一家饭店,其中卖的就有西施豆腐。我刚看到菜名,眼睛就亮了,急忙点了想回味一下童年的味道。菜端上来了,颜色黯淡无光,但我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地试了一下。唉,这可叫什么味儿呢,说淡不淡,说鲜不鲜,总是无法和记忆里那味道重合起来。看看别的客人,却吃得津津有味。唉,果然是只有自家人才吃得出啊。
每当我回味起那入口的鲜香,也总是会回味起家乡的风俗,对我笑着的外婆,与孩子们抢吃的画面。作者:刘欣瑜